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锦波生物发布重源新生HiveCOL蜂巢胶原新产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锦波生物发布重源新生HiveCOL蜂巢胶原新产品

来源:新华网2025-07-22 10:15

  “蜂巢胶原”“三螺旋结构”“自组装”“无交联剂”……7月21日,这些公众不太熟悉的科学词汇,频频出现于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波生物”)“重源新生HiveCOL全球首发会”上。

  发布会现场。

  当日,面对政府官员、学者、艺人和相关机构人员,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发布企业最新产品——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她说:“锦波生物依托人体胶原蛋白这种天然‘自组装、自交联’的特性,通过工业化技术攻克,实现了单一有效成分的稳定生产,在临床应用中,可长效、全组织层次、面中部大剂量补充胶原蛋白,纠正面中部凹陷。”

  这是一场预期中的发布会,此前已有迹象。

  5月16日晚,锦波生物于第78届戛纳电影节“2025芭莎戛纳之夜”,首次面向全球发布HiveCOL“蜂巢”胶原组织网凝胶产品新技术,引发抗衰领域和网民热切关注;5月22日,锦波生物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生产车间正式落成启用,标志着这一科技成果正式迈向规模化、产业化。

  说起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杨霞依然是滔滔不绝。

  杨霞讲解新品亮点。

  “锦波生物利用人体胶原蛋白自组装、自交联特性,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开辟了‘组织新生’的全新赛道。”杨霞表示,与传统填充材料相比,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在提高临床填充材料安全性、制造方式、作用机制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杨霞进一步介绍说,该款新品的核心在于其“自交联”技术。传统注射材料需依靠化学交联剂维持形态,存在潜在安全风险。而锦波生物的创新技术,完全利用材料自身的物理自组装特性形成蜂巢结构,无需任何外源交联剂,从源头上杜绝了因交联剂残留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等安全性问题,实现了注射材料安全性的革命性提升。

  全新赛道的背后,则是锦波生物十余年的攻关。

  “经过10余年的持续基础研究,锦波生物首次发现人体天然164.88°三螺旋结构核心功能区(FD1)与人体天然胶原蛋白交联区(FD2)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榫卯状’空间结构精准匹配。”杨霞表示,2468个非氢原子、546对氢键、1800个结合水分子、3对二硫键、1467个氨基酸,这是精准可量化、跨尺度的“蜂巢”胶原网状结构。

  会场外的产品展示区。

  截至目前,锦波生物拥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三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覆盖了冻干纤维、溶液和凝胶等全部剂型。作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代表,锦波生物参与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YY/T 1849-2022)、《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YY/T 1888-2023)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与四川大学共同牵头完成了国际标准立项,推动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锦波生物,何以在国际舞台率先推出原创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复旦大学上海市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世勃“自问自答”,这在于公司的科学情怀,把创新刻进战略、把专业置于高位,敢为“零到一”的无人区持续投入。

  姜世勃作题为《国际视野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的创新开发》的报告。

  关于锦波生物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公开的锦波生物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显示,该产品适用于注射到中面部皮下至骨膜上层,以矫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或中面部轮廓缺陷。产品采用单一有效成分设计,仅包含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和生理盐水。

  当日,姜世勃和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林海围绕“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主题进行发言,分享了研究进展和创新开发。

  “安全是对生命的极度敬畏,健康是对美丽的最高尊重。”杨霞表示,作为全球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为下一步开拓更多医学应用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业内专家指出,锦波生物的产业化实践,印证了原始创新对突破生物材料“卡脖子”环节的关键作用。从零起步构建标准体系到实现全品类布局,企业走出了一条兼具科学严谨性和产业可行性的中国特色技术转化路径。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迁西:云涌榆木岭长城

  • 盐碱地上长“金豆”,“不毛地”变“希望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