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山西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这里光机电产业蓬勃发展,每分钟能产出200只精微光学镜头,每天10万件手机机构件下线,每月能生产90亿颗LED灯珠。据介绍,2024年,园区光机电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增速在晋城市新兴产业中居首,“1+130”光机电产业集群已然成型。
从1994年富士康落地,到如今产业集群崛起,光机电产业成为晋城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晋城发展光机电并非偶然。富士康多年深耕奠定产业基础;地处晋豫交界、中原城市群核心的区位优势,使其市场辐射广泛;当地整合10余所职业院校成立职教集团,高校设相关专业,柔性引才政策吸引7位院士、93位博士,保障人才供给;丰富的能源资源,带来低廉水电气价格,降低生产成本。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晋城精准施策。晋城市委、市政府推出8方面128条政策举措,提供近30亿元资金支持。2024年,经开区创新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形成四维支撑体系,推动招商转型。同时,探索七种招商模式,建立“招落一体”机制与“一院三专家”评审机制,保障项目质量。
在产业生态打造上,晋城市经开区建成完善路网与配套网络,完成硬件投资30亿元;推进“双标”建设,投资50亿元建成标准地与标准厂房。从富士康“一棵大树”,到如今“三条特色产业链”,5年集聚130余个项目,本地配套率达70%。未来,经开区还将打造“消费品特色园区”,加速产业链协同。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晋城市经济开发区正以“四轮驱动”模式,向光机电产业创新高地与开放合作标杆迈进,其产业转型的实践,为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