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临汾市大宁县太古镇仪里村热闹非凡,新建的“仪果丰果袋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崭新的设备高速运转,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工人们熟练地忙碌着,有的专注地整理果袋,有的迅速地将成品装箱,还有的有序地将货物入库,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忙而不乱,合奏着乡村振兴的欢快乐章。
在果袋生产车间忙碌的村民
仪里村党支部书记贺三红兴奋地介绍:“今天是果袋厂投产的第8天,两台机器每天就能生产200箱,共计60万个果袋,我们计划将总产量提升到6000箱左右。以前,村里的果农都得购买外地的果袋,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心里总是不踏实。如今咱们自己的果袋厂建成了,果农们终于能用上放心的果袋了。”
据了解,仪里村下辖4个自然村,共有241户、595口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红富士苹果园1000亩,宁脆苹果128亩,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特色产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补充。
近年来,在太古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引领下,仪里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后深刻认识到:在山区农村,只有启动产业振兴引擎,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兴办企业,才能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他们充分考虑到大宁县是苹果优生区,果袋需求量大,而外地购买的果袋质量差且价格不稳定,就决定筹建果袋厂。并在太古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仪果丰果袋制造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2024年,太古镇驻仪里村包村工作队长刘冬经过深入调研,积极盘活村集体项目资产,决定启动果袋厂试运营。然而,投产之路困难重重,技术人员匮乏、启动资金短缺、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新建的果袋厂无法顺利进入生产环节。仪里村党支部书记贺三红心急如焚,他四处打听,终于联系到一名外地技术员,并亲自开车去接,见面后,他真诚地说:“师傅,我们村就盼着这个厂子能成功,您就多教教我们吧!全村果农一定会感激您的。”技术员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答应留下来指导。贺三红还选拔了两名年轻村民跟着学习操作技术,力求实现技术本地化。
34岁的仪里村村民贺涛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外漂泊多年,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次。听说村里果袋厂招工,他激动不已:“在外面打工,老人孩子都照顾不了,现在回家进果袋厂上班学习技术,既能陪伴家人,又有稳定收入,真是太好了。”贺涛进入果袋厂后,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每天工作8小时,农忙时还能帮家里种地。和他一起进厂的15个村民,每天也都有100多元的收入。
然而,果袋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初期,大家对生产果袋毫无经验,不敢多采购材料,调试机器时状况百出,耗费了大量资金。好不容易办好执照、备齐材料,流动资金链却断了。贺三红在村干部会议上提出:“要不咱们贷款吧,每人贷5万,先让厂子运转起来!”在场的党员干部纷纷响应:“行,为了咱村的未来,拼一把!”
大宁县委宣传部驻仪里村第一书记郭建虎回忆道:“万事开头难,为了让果袋厂正式投产,我们动员村干部自掏腰包,可还是不够。后来我们跑遍了建设银行、农商行和农行等金融机构,融资30多万元,把原材料购了回来。我们把筹集到的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合理开支,因为外出考察、购买果袋纸、调试机器、技术培训等都需要花钱,必须把钱用在刀刃上。”
有了贷款和农户融资,资金问题解决了。为保证产品质量,他们选用高端材料,不怕成本高,只求品质好。同时,为调动工人积极性,制定了保底工资加绩效奖励的薪酬制度。
果袋厂投产前,在包村队长刘冬的带领下,村干部们走访了多家企业考察调研、学习经验。购买果袋纸时,为节省成本,一次性采购了25吨。大学生村官许浩发挥自己的设计专长,从品牌塑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了富有特色的logo,定制了实用又美观的包装箱,还制作了醒目的名牌,为提升果袋厂的品牌形象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果袋厂虽然刚刚起步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贺三红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忙碌的工人,对贺涛说:“咱们先把产品质量做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将来还要在大宁县开设几个销售点,在为村民提供农资服务的同时,销售咱们的果袋。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销往附近的吉县等地。我们的目标是让果袋厂走出大宁,让更多人认可并使用我们的产品,把这个村办企业做大做强。”贺涛笑着点头:“贺书记,我信您!这厂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以后咱村的年轻人也不用往外跑了。”
机器轰鸣,果带不断出厂。仪里村的“仪果丰果袋厂”,凝聚着全村人心血,正一步步向着美好的未来迈进。在这条充满挑战的乡村振兴路上,仪里村的干部群众携手同行,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让我们共同期待。
记者手记:
一群人,一条心,一个梦。仪里村这个小小的果袋厂,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更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振兴梦想。村里的年轻人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就业,实现了从农民工到企业工人的华丽转身,他们个个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这里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充满了温情与坚韧。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在家乡,也能有未来。”是的,仪果丰果袋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或许还会面临更多挑战,但只要这群人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村办企业也必将迎来腾飞的那一天。
侯耀强 张丽荣 薛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