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宁“宁脆”,为什么这样“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宁“宁脆”,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临汾日报2025-03-18 17:26

  从2000亩到20000余亩,从30万斤到300万斤,从“出门找市场”到“市场找上门”,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

  3年多时间

  大宁“宁脆”苹果

  从山坳坳里走出去

  走向

  北京、上海、广州

  等一线城市

  走向

  英国、加拿大

  等海外市场

  “供不应求”已是常态

  “宁脆”

  为什么这样“红”?

  且看

  大宁县如何探索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一个“谋”字“绘蓝图”

  奏响“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前奏曲

  2021年,大宁县计划在全县5个乡镇集中规划建设“宁脆”苹果科技示范基地2000亩;未来5年,“宁脆”将发展成为大宁县的“特”“优”产业……在多次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该县出台的2021年“宁脆”苹果科技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勾画了这样一张蓝图。

  闫锐鹏 摄

  “宁脆”苹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秦脆”苹果和山西农科院选育的优良砧木组合而成的新品种,具有质脆可口、抗旱耐寒、早产丰产、省工省力、上市早、耐储运,以及适应性、抗病性强等特点,属苹果产业中的高端品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大宁试种后表现优异,非常适合在这里推广种植。

  “适合”的背后,还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支撑和县委、县政府的前瞻决策。大宁县地处北纬36度黄土高原优质水果生产核心地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晋南苹果产业集群核心区,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王西周 摄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民意、科学研判,我们认为推广‘宁脆’是大宁苹果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直道领跑的最优解。”大宁县委书记王晓斌有着推广玉露香梨的成功经验,他相信推广“特”“优”农产品是大势所趋,“‘宁脆’是市面上最优良的苹果品种之一,最终我们确定了以‘宁脆’苹果为龙头、带动玉露香梨和其他水果发展的思路,打造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高端消费群体的水果产业体系。”

  2022年年初,大宁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大宁“宁脆”苹果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全省“特”“优”苹果试验示范生产基地。如今,构想变成现实,愿景变成实景。

  胡波 摄

  “‘大宁宁脆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工作已经完成,2024年,我们的300万斤‘宁脆’苹果已经全部售出。”大宁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志华说,“县委、县政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按照新优品种推广、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以及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品牌化运营的‘两新三化’模式,把大宁建成全省‘特’‘优’苹果试验示范生产基地,扎实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干”字“展作为”

  奏响“扎实干、干扎实”的实干笃行进行曲

  “好!”提及“宁脆”,昕水镇白杜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旭平连连称赞。马旭平是第一批“吃螃蟹”栽植“宁脆”的人,也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

  “‘宁脆’挂果的时候,树上红彤彤一片,那光景,看得人心潮澎湃!”马旭平拿出手机里拍摄的照片,和记者分享道,“这两年‘宁脆’价格特别好,一斤能卖到七八块钱,种植一亩‘宁脆’的产量大概在5000斤,你算算,这日子红火不红火?”

  赵俊堂 摄

  曾经,“单打独斗”的模式让果农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如今,“抱团取暖”的新模式让果农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有着数十年经验的果业专家、“宁脆”苹果科技示范基地特聘专家李新建非常能理解这种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由于缺少现代化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在市场上难有话语权。”李新建说,“在项目建设中,新型合作社模式是大宁县探索的更有价值的一条路。”

  赵俊堂 摄

  2021年,针对村民在果园管理上“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和在苹果销售中“单打独斗,散户售卖”等问题,昕水镇白杜村“两委”通过走访果农、征求意见,在下辖自然村成立了麻束村大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经营的果农组织起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果农的“小手”,实现合作共赢、同步发展。

  为了让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大宁县把发展合作经营作为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于2023年注册成立了山西省大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由全县5个乡镇的14个相关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统筹果农抱团发展。

  李新平 摄

  联合社依托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优势,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各成员之间按照统一信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以及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价格出售的“五统一”模式开展工作,逐步实现小产地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兴产业、抓管理、创品牌、闯市场的一盘棋管理模式。

  “地里的学问大得很,光靠我们农民单打独斗咋能行!”看着银行卡里刚打进的7万多元,昕水镇白杜村果农马红生喜上眉梢,“合作社就像是我们的‘娘家人’,有他们在,少了好多操心事!”

  诚如王晓斌所说:“‘宁脆’之所以‘红’,是因为好的品种,种在好的地方,有一批好好种的人,还要选出好果子,建立一个好品牌,最后卖出一个好价钱,‘宁脆’的‘6好’,最终形成整个产业好。”这不仅是大宁发展“宁脆”的信心和底气,更是大宁的诚意与目标。

  一个“破”字“添动力”

  奏响“创新做、做创新”的活力绽放变奏曲

  在大宁县昕水镇东铁村的智慧果园示范园里,每一棵果树都会受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悉心”照料。这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监测包括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各种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中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冯杰伟 摄

  “一旦土壤养分数据有一丁点儿不对,我的手机就会接到预警信息。这时,我们就会启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配比好肥料,保证果树的营养!”昕水镇罗曲村果农贺五平信心满满地说,“不单是我这里的‘宁脆’品质好,咱大宁‘宁脆’品质都有保障!”

  贺五平之所以信心满满,是因为大宁县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水果供应链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水果供应链基地走出去的每一颗‘宁脆’苹果,都有一张‘身份证’呢,品质上马虎不得。”贺五平指着大宁“宁脆”苹果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说。

  赵俊堂 摄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苹果如果没有辨识度,投入市场也会石沉大海。从品牌和市场出发,大宁县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申办“大宁宁脆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频频亮相各类展销会、推介会、交流会,提高“宁脆”苹果的曝光率。

  2023年11月,满载25吨“宁脆”苹果的集装箱车从大宁县启程,进入伦敦市场;2023年12月,“大宁宁脆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暨“宁脆”苹果苏宁易购专场营销推广会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万达广场举行;2024年3月,大宁县在第三届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上举办“大宁宁脆苹果”专场推介会;2024年10月,大宁“宁脆”苹果亮相第十七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2024年11月,大宁“宁脆”苹果首次出口加拿大;2024年12月,大宁“宁脆”苹果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备受瞩目……

  赵玉虎 摄

  数十场推介会,让大宁“宁脆”苹果真正成为“果中新贵”。

  山西宁脆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帅说:“这小小的苹果,如今成了生鲜市场上的‘香饽饽’,抢手!作为经销商,我们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宁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各界人士和来往客商,真正让‘宁脆’苹果成为承载大宁农民增收的‘致富果’、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苹果’。”

  颗颗“宁脆”

  仿佛熠熠生辉的“金苹果”

  寄托着

  广大果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承载着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光

  谱写着

  大宁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文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俊堂 安月琦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