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来源:澎湃新闻2024-11-15 14:37

  没去过太行山的人,也一定听过“八百里太行”的传奇。

  抗战期间,太行山是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的热土。以平型关大捷为代表,千百万英雄的太行儿女,以血肉之躯筑就铜墙铁壁。

  准确来说,太行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从南到北绵延400多公里、宽约100公里的山脉,宽阔到“足以装下半个山西”。太行山也被称为“华夏之脊”,位于山西省域东部,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

  因此在过去,太行山区交通闭塞,可达性较差,难免给人留下了遥远、偏僻、穷困的刻板印象。而如今,风驰电掣的高铁足以让太行山的风“扑面而来”。尤其是,全长5000多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后将太行山区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美丽乡村、红色记忆等“串珠成链”,不仅彻底盘活了“太行文旅”这盘棋,也让老区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时候打开宝盒,取出这幅壮美的“太行山居图”了。

  1. 穿越太行寻古意

  坐上高铁,从河南郑州出发,52分钟就到了山西南部城市晋城。

  接近两省交界处时,一个个隧道接踵而至。高铁如巨龙般穿梭于太行山中,游刃有余,一批又一批乘客快速来回于晋豫之间、山里山外。但太行山还是那个太行山。

  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太行山历来并不以高海拔著称,但足够雄浑、险峻。曹操所作《苦寒行》中的第一句便是,“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曾几何时,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地只有八条咽喉通道,也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由北向南分布,也历来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所在地。

  因此在过去,有太多居住于太行深处的人,一辈子都没能走出大山。而同样曾经迟迟没有走出太行山的,还有山西的古意。

  正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话不假。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有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超500座,约占全国的80%,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的晋城、长治;全国仅存的3座唐代木构古建,也都在山西。

  不夸张地说,整个山西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在山西,一不小心就能跨越时空,和文物措手不及地“撞个满怀”。

  就比如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晋城铁佛寺,早年并不对外开放,随着游戏风靡全球并带火了山西古建,铁佛寺开始有序对外开放。过去,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这座位于县城街巷,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古旧建筑内,竟有这么多值得细品的精美雕塑。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晋城铁佛寺。  晋城文旅 图

  为什么会这样?

  不得不说,早期闭塞的交通一方面让山西有相对稳定的文化传承,但另一方面也难免让一些文物“落了灰”。另有一组数据显示,山西文物中,“低级别”文物占比达90%以上。也就是说,大量文物在日常管理、活化利用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因此,当《黑神话·悟空》彻底掀开山西古建的神秘面纱后,大量游客涌入山西各地打卡,带去巨额流量的同时,也让一些原生态文化遗产所在地多少有些应接不暇。

  怎么办?

  显然,当下的山西早已不甘“待字闺中”。而总长度达1.3万公里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正是山西送给全国游客的“嫁妆”。

  2.“珍珠变项链”,巧妙“转起来”

  具体而言,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分别为太行、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于2018年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10月全部实现贯通。

  一号旅游公路的分布,是根据山西的地理特征进行规划设计的。山西东有巍巍太行,西为黄河天堑,北跨绵绵长城,共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围合式边界”。

  过去,这是天然的边界,但也是天然的阻碍,既阻碍了与外部的沟通,也让内部的联系被长期忽视。事实上,这三大“顶流IP”沿途的景观、古建可谓不计其数,而且不少尚未被发掘,发展文旅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

  因此,以公路建设为抓手,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体系,实现“珍珠变项链”,促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堪称一步跨越式发展的“妙棋”。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晋城文旅 图

  一方面,这是一步“大棋”,包含主线、支线、特色线路在内的三条旅游一号公路整体覆盖全省11个市113个县(市、区)5630个乡村,可以将全省各级道路进行有效串联,补齐山西,尤其是省界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交通短板;另一方面,这更是一步“活棋”,能同时唤醒沉睡于乡野深处的山水风光、人文遗产,531处国保建筑、779处省保建筑,390个A级及以上景区均在一号旅游公路覆盖范围内。

  地图上看,三条旅游公路恰好给山西省域版图镶了个“金边”。这圈“金边”又好似命运的齿轮,让山西“抖了抖身上的尘土”,开始转动起来。

  3. 变化发生

  2023年,也就是提前一年实现贯通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正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梭于太行山间,呈南北走向,主线贯穿忻州、阳泉、晋中、长治和晋城五市太行山片区。

  太行山,正因路而美。

  沿着一号公路驾车前往王莽岭景区,沿途郁郁葱葱,到了山顶则是云海翻腾的壮美景象。无论是山脚还是山顶,空气微凉,沁人心脾。顺手查了一下,去年晋城PM2.5平均浓度为34.7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最佳,和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几乎持平。这还是人们刻板印象中那个因煤而兴的“灰色山西”吗?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晋城太行山王莽岭景区。 晋城文旅 图

  如果想喝点热水、歇歇脚,也有相应的去处。为突出旅游功能,一号公路在建设时还因地制宜建了多个驿站、房车营地、观景台、低空游起降点,并同步完善了充电桩、5G基站、标志标识等服务设施,既出片,又实用。

  走进晋城高平市釜山村,整洁平整的道路,青砖灰瓦的村居,碧波荡漾的水库,还有内饰不输五星级酒店的“釜山乡村客栈”……很难想象,仅仅四五年前,釜山村还是个脏乱、破败的凋敝村。

  2021年,以一号公路建设为契机,釜山村首先开启人居环境整治,“在我们村里走走,闻不到什么臭味了吧?我们和高平市农投集团合作,村企共建,完成了村庄的改厕、改水、改污工作,对各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釜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才说。

  太行山,正因路而兴。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晋城皇城相府。   晋城市委网信办 供图

  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因康熙皇帝两次驾临而得名,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住宅建筑群。其中,高三十多米的河山楼雄伟险峻,建于明朝末期,可同时容纳八百余村民避难。尽管不是周末,景区内依然人头攒动。

  目前,晋城境内有太行古堡117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古堡环线串起了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古堡群,让古堡游从分散到集中,提升了游客的兴趣度和体验感,也进一步擦亮了“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看晋城”之招牌。

  长治平顺县黑虎村内,不少村民忙着分拣和打包优质党参。黑虎村是“党参之王”潞党参的产地,村民长期靠种党参、卖党参过日子。但此前,由于交通不便,黑虎村的党参销售物流不够通畅,也卖不出好价钱。

  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黑虎村党参销售走上了“快车道”,好几万亩的高标准党参种植基地也吸引了不少客商和游客前来参观,村内的潞党参展销馆内总是人来人往,颇有些人气。路通了,思路和心气也通了,货出去了,人进来了。

  晋城陵川县松庙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植被覆盖率达80%,堪称“天然氧吧”,但过去只是个交通闭塞的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接近为零。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将松庙的“康养基因”瞬间激活。当下的松庙村,通过将破旧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统一回收,以及改造、新建等方式,大力发展康养民宿产业,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发掘睡眠业态,打出了“睡眠小镇·康养松庙”品牌。

  而且,松庙并不是说说而已,他们会邀请祖籍松庙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红星,每月回村一次,为住在松庙的游客诊疗,或远程进行会诊。另外,村里高标准打造了木结构餐厅、汤药浴池、康养健身步道、健身骑行道、滑草场等康养配套设施或项目,还与陵川县中医药合作,提供针灸、拔罐等服务。每逢重要节假日,这个昔日的“空心村”每天接待游客量过万,“一床难求”。

  长尾效应明显的“赛事经济”也开始起势。2024年8月,首届环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国际越野车巡游及集结赛太行赛段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蟒河驿站开赛;9月,首届环山西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赛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高平站鸣枪……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晋城釜山村。   高平市府 图

  太行山,正因路而富。

  釜山村过去人均年收入一万元出头,但现在已接近25000元。“我们村里现在没有闲人。”陈文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得益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村里持续深度培育以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古村民宿、果蔬采摘等为主的文旅康养业态,打造晋城市高端乡村文旅康养示范区。

  游客来了,村民不出村就能挣到钱了。

  “一号公路是老百姓的致富路,我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这句话,陈文才在采访中先后说了三遍。

  晋城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连接着全市90%的景区景点,连通着全市90%的发展薄弱地区,联系着全市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

  有数据显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后,沿线生态农业、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康养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吸引20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带动8.1万人返乡创业就业,50余万人实现致富增收。

  桌面上的“棋局”,已成发展的好局。

  4. 还有多少惊喜

  更令人惊讶的是,谁也不知道,巍巍太行还藏了多少“后手”。

  距离晋城市区不远的司徒村,早年是个“地上无产业、地下无资源”的“荒村”,后来通过兴办饮料厂、编织袋厂成功发家。2010年,司徒村启动司徒小镇项目,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一点一点将司徒小镇打造成为集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区和五千年老山西民俗文化体验地。

  事实证明,“无中生有”的司徒小镇一直在按照当年的设想前进,现已建成三座山西民俗体验馆,同时还建有六尺巷、驿后古街、非遗民俗街三条文化特色街区,以及动物园、开心农场等休闲娱乐设施,闻名三晋大地。

  但真正让司徒小镇“出圈”的,是非遗项目“打铁花”。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司徒小镇“打铁花”。  晋城文旅 图

  “打铁花”是流传于晋豫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演出中,打铁匠人舞动着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铁水,一挥臂,冲天的铁花四处飞溅,璀璨夺目,其场景之震撼很难用文字来形容。

  2015年春节期间,司徒小镇首次举办民俗文化节,并推出了“打铁花”表演,受到一致好评。进入社交媒体时代,“打铁花”表演持续获得裂变式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游客到司徒小镇一探究竟。

  事实上,“打铁花”在晋城当地并不稀奇,是老一辈打铁匠人的集体记忆。“当年我们在琢磨新增文旅项目时,有村里的老师傅灵机一动,干脆就‘打铁花’给游客看吧,于是就有了这个项目。”司徒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把老手艺从墙脚里拿出来亮亮相,就成了“超级流量文旅项目”。宝藏山西,太行山下,究竟还有多少宝贝“瞒”着我们?

  不用着急,一幅新时代的“太行山居图”,正徐徐展开。(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

  设计:祝碧晨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