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来源:澎湃新闻2024-11-14 19:27

  运城市稷山县,是一座“宝藏县城”。

  这里被称为“后稷故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山西首批“千年古县”,拥有大佛寺、稷王庙、青龙寺、宋金墓、法王庙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也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更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稷山马村砖雕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12日,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墓里的砖雕“二十四孝图”。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11月12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稷山大佛寺、稷王庙、宋金墓,深度领略山西古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探寻稷山县如何平衡文旅开发和文物保护。

  稷山县文保中心副主任刘卫宾介绍,近年来,稷山在加强古建保护管理下了大功夫,例如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保护体系,明确专人,坚持每日进行文物古建巡检;同时,还注重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稷山古建筑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山大佛寺原名清凉寺,又名佛阁寺,创建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距今已有880余年历史。

  寺院坐北朝南,建有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两侧钟楼、鼓楼、碑廊、文殊殿、普贤殿、十八罗汉洞和十殿阎君洞。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稷山大佛寺已有800多年历史。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进入大佛寺,首先看到的是古朴而庄重的朱红色山门。此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路向上的台阶。据景区讲解员介绍,“这里共有108个台阶,每登一阶便意味着抛却一种烦恼。登上所有台阶后,寓意消除了108种人生的烦恼。”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大佛寺的核心——大雄宝殿。公开报道显示,这座大殿也是目前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单体仿元建筑。

  走进大殿,正中间一尊高达20米的弥勒大佛蔚为壮观,它面目丰满圆润,动态舒展自如,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举呈“说法印”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引人瞩目的是它的材质,大佛由土雕而成,其保存难度也更加高。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稷山大佛寺大雄宝殿内坐落一尊高20米、背倚土崖雕成的大佛,被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据讲解员介绍,稷山县城共经历了18次地震,然而这尊土雕大佛却如同一位坚韧的守护者,屹立不倒,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被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稷山大佛”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王庙里赏“三绝”

  从大佛寺景区出发,驱车约10分钟便可抵达稷王庙,这里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

  据工作人员介绍,后稷姓姬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生活于尧舜时期,一生树艺五谷,发展农业,为原始社会后期发明农业种植的鼻祖,被人们奉为“谷神”拜谒,并被尊为“稷王”。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稷山稷王庙始建于元代,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始建于元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稷山稷王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留最完整的一处专祀谷神后稷的庙宇,集石雕、木刻、琉璃为一体,备受古建专家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三绝”。

  稷王庙现存过亭、姜嫄殿及东西垛殿主体结构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皆为清代,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庙内主体建筑规模宏伟,元清建筑荟萃,石木雕刻精致出众,堪称黄河部东同类稷王庙之最。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木刻特写。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前檐明间两根平柱为蟠龙浮雕石柱。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琉璃瓦顶。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在参观稷王庙之后,参与本次调研的嘉宾普遍感叹不已。网络名人@应旺表示,稷王庙不仅是一处古建筑奇观,更是承载着华夏民族对农业文明的景仰与传承。@小满则认为,稷王庙内建筑巧夺天工,雕梁画栋间尽显匠心,每一处纹饰都在低诉古老的农桑技艺,一砖一瓦皆铭刻着对后稷的景仰追思。

  探秘宋金墓群

  在稷山县,游客还可以走进神秘的地下古墓,欣赏精美绝伦的砖雕技艺。

  资料记载,地处稷山县马村的宋金墓群,原是马村段氏家族的祖茔地,是宋政和八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之间的遗物,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马村宋金墓群的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为夫妇合葬。雕刻华丽的墓室门楼狭窄,只能低头斜身进入墓室。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据讲解员介绍,整个墓群共有墓室十四座,现已发掘出其中的九座。该古墓葬整体为仿木结构砖雕四合院制,整体彩绘,局部壁画,保存比较完整。

  沿着台阶而下,拐过弯便是长长的主通道。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夫妇合葬。

  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等人物组雕,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特别是墓壁上雕刻的戏台、有戏俑、乐队正在作戏演奏的场面,生、末、净、旦、丑栩栩如生,笙、箫、琴、鼓清晰分辨,把中国戏剧搬上舞台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整整200年。

  马村墓群中每一个墓室都是一座砖雕古建结构的民居四合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民居结构、服饰特色、丧葬习俗和砖雕艺术。

  例如,在二号墓室中的“开芳宴”,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这是夫妻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只见男女墓主人分别坐在桌子两旁宴饮、观赏散乐杂剧,侍者立于左右听候吩咐,帐幔卷帘、屏风桌椅、盘盏箱柜一应俱全。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开芳宴”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主人端坐院中看戏,栩栩如生。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至今,段氏后人仍保存马村宋金墓群里的砖雕祖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这三句祖训高度概括了古代天人合一、修德养生的和谐理念,被认为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而在整个墓群中最豪华的墓室,当属八号墓室。墓室有两层围廊,是最早的阁楼式四合院的雏形。四周加饰彩绘,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两旁门楼加饰龙头,有开口龙、闭口龙。根据民间传说,开口龙就有发言权,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期盼,段氏这一家族从这一代开始就能有人为官。

  来自太原的游客王女士在参观完墓群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这里的砖雕的确称得上叹为观止,每一个墓室都不尽相同,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希望有更多人能来稷山,这里的文物真的很值得一看。”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马村宋金墓里的一处人像砖雕,人物表情惟妙惟肖。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稷山古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稷山县积极促推文旅融合发展。

  稷山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高丽介绍,稷山紧紧扣住“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这块金字招牌,打好“七大国保”、“五大非遗”、国家板枣公园、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好牌,推出板枣文化节、马拉松等活动,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也吸引更多游客能来到稷山。(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