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沁县10万亩谷子开镰收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山西沁县10万亩谷子开镰收割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9-29 16:03

  田间喜奏丰收曲。9月28日,在山西省沁县定昌镇东岭头沁州黄小米种植基地,300亩金灿灿的谷子迎风飘荡。随着庆祝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沁州黄小米大会的举办,沁县进入收获季节的10万亩谷子也正式开镰收割。

  活动现场,沁县县委书记司慧军宣布开镰,随后与会嘉宾走进沁州黄小米基地,手持镰刀共同迎接今年收获的第一批谷子,与大家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

  沁县位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是世界谷物黄金种植带。这里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空气清新,雨量适中,土壤肥沃,环境独特,沁州黄小米孕育于此,是“中国小米之乡”。沁州黄小米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40多种天然营养素,先后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好小米等荣誉,“沁州”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沁县将小米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沁州黄小米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科研创新与技术引进,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杂粮杂豆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基地31万亩,发展小米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30多家,种植户3万多户,年产值达10亿元。

  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沁州黄小米大会以“突出品牌引领,推进质量兴农”为主题,来自全国多个小米产区的企业代表、农业科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携手探索“沁州黄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和“特”“优”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活动所在的基地由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精心打造。该集团董事长石耀武表示:“此次举办开镰仪式,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沁州黄的生长环境、栽培历史、耕作特点和品牌价值,认识沁州黄是民族口粮、健康美味、放心食品,让中国好小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助力沁县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表示:“我们通过技术优势和创新,带动沁县沁州黄小米产业10万亩基地的发展,对小米产业升级、进一步打造‘名米’品牌以及助力沁州黄小米走向更大的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沁州黄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了联合体内各方的优势互补和利益融合。特别是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出台了推动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有机基地每亩补助300元。

  据悉,大会期间还将举办沁州黄小米推介品鉴、沁州黄小米产业标准化生产高质量发展研讨、沁州黄小米产销对接签约仪式、直播带货、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聚焦产业发展、主题特色鲜明、乡村气息浓厚、文化韵味浓郁的活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斌)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