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大宁宁脆苹果观摩交流会成功举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山西大宁宁脆苹果观摩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今日大宁2024-09-13 08:53

  9月12日,由山西农业大学、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共大宁县委、大宁县人民政府、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大宁苹果产业研究院承办的大宁宁脆苹果观摩交流会在大宁县成功举办。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锋旺,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捷,省农业农村厅园艺中心主任王拴福,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志华,县委副书记任臻,县政协主席杨对明,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剑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博,副县长李栋出席活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山西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专家等参加活动。

  活动中,观摩团一行先后来到昕水镇坡角村(东铁)宁脆苹果试验示范园、三多乡阿龙村宁脆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昕水镇白杜村宁脆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曲峨镇白村宁脆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等地进行现场观摩品鉴交流。

  大宁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北纬36度黄土高原优质水果生产核心地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晋南苹果产业集群核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宁宁脆苹果具有含糖量高、果形端正、着色鲜红、质脆可口、较耐储运等地方特色,并且具有较强的成形早、结果早、上市早、抗逆性、抗重茬等鲜明特点。

  近年来,大宁县委、县政府抢抓水果市场结构调整机遇,探索以大宁宁脆苹果为核心发展水果产业,育良种、建基地、强管理、重营销,内抓质量、外树品牌,走出了一条以特优新品种、产业新组织双轮驱动,以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为抓手的“两新三化”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县大宁宁脆苹果面积将突破5万亩,实现人均1亩园。通过精细化综合管理,大宁宁脆苹果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8000斤,按目前地头收购价每斤9元计算,亩收入可达7万余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为解决大宁果业品牌、营销短板,完善产业链条,大宁县投资2.07亿元新建4万余平方米的水果供应链基地一处,年水果储藏和供应能力将达到6万吨,正在形成集储存、分选、包装、交易、电商、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品供应基地。

  实地观摩交流中,与会领导和专家们对大宁宁脆苹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祝军说:“品质好、着色好、产量高、抗病好,有这么几个特点,我觉得这个品种在当地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蔡华成说:“果园就是特别好管,省工省力,苹果价格优,又好吃、好看,刷新了我对宁脆苹果的认识。”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文泰说:“果实出园的时候基本能达到1斤9块钱,效益非常好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王晓宇说:“可以走那种塔尖上的模式,什么叫塔尖,就是做苹果中的爱马仕,就是要做这种高端型的。”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沙广利说:“将来能够在咱们这个农村这种乡村振兴,帮助农民致富,应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杨文渊说:“我们也是想趁着这次机会,在栽培技术方面进行好好的学习,把我们带回去的经验带给我们那边的果农,帮助果农致富。”

  在随后召开的大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锋旺,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捷,省农业农村厅园艺中心主任王拴福分别围绕苹果产业进行了发言。李剑书在交流会上代表县委、县政府致辞,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希望通过大宁宁脆苹果观摩交流会,将大宁宁脆苹果品牌形象树得更亮、更好,让大宁宁脆苹果走得更远、更广,让大宁宁脆苹果成为产业发展的“金苹果”、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激发出具有大宁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为大宁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李栋在交流会上从品种优、品质好、标准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大宁宁脆苹果。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新忠围绕《未来苹果产业发展方向浅析》;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杨欣围绕《丘陵山地苹果生产宜机化建园与机械配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王树桐围绕《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任小林围绕《苹果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技术交流发言。

  记 者:综合报道

  排 版:刘浩杰

  责 编:白 杰

  监 制:冯宇宁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日本能登半岛暴雨致1死2伤

  • 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