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千疮百孔”到满目苍翠 ——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修复演绎美丽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从“千疮百孔”到满目苍翠 ——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修复演绎美丽蝶变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6-10 12:26

  夏日阳光洒下,覆盖着茂密树木的连绵山峦上明暗交替,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馥郁清香,山西太原西山地区已然成为游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清新自然的休闲胜地。

  西山处于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带,其辖区内民俗遗存众多,分布有晋祠、天龙山等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传统村落3处,自古就有“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誉。

  而在十余年前,这里曾沦为污染排放、垃圾遍布的荒山。西山地区曾是“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太原市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峰值时,曾有采煤、洗煤、焦化、水泥等污染企业2700余家,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蚕食着绿色,只留下布满块块疮疤的荒山。古有的生态美景湮没在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中。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几近枯竭,一场持续十余年的修复之路就此展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目前,西山已建设18个城郊森林公园,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上升到80%左右。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的“西山模式”在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太原西山成功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山林蓊郁的华丽转身。

IMG_256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的美丽蝶变。

  荒山披绿,郁郁苍苍五十里

  2011年,太原市出台《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西山生态建设,太钢集团、太原煤气化公司、晋峰供热、亿量投资等企业积极投身西山生态治理修复。

  山西晋峰供热公司的负责人张俊平,是最早一批投身西山荒山治理的企业家,他所在的公司投资修复和承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看着眼前葱茏的玉泉山,张俊平眼前不禁浮现出第一次看到这座山头的情景,“100余家石膏矿、小煤矿、采石场,200多处山体破坏面,7个大型自然垃圾场!”

  张俊平回忆道,“在荒山上植树成活率很低,有的要种三四遍甚至六七遍才能达到绿化标准。”由于山体破坏严重,难以使用大型机械,只能人工作业,把一筐筐土、一棵棵树苗背上山。“十几年我们投入近12个亿,每年有1000多人在山上工作,栽种树木600多万棵,修路超100公里,铺设引水管道430公里。”

  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成为山林花海,玉泉山千亩樱花园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园,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不仅仅是玉泉山公园,西山示范区的其余17个公园无不是变荒山为绿地,在治理下各具特色。”西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峰告诉记者。

  同样位于西山地区的万亩生态园,如今枝繁叶茂,游人怡然漫步于林间小路。2006年之前,这里还被漫山遍野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渣覆盖,坟茔沟壕举目可见,地质灾害泛滥,生态破坏严重,是影响太原市区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2006年,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启动,两年时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

  昔日的垃圾山,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园。6000平方米的景观湖、300平方米的水榭映水潭、100平方米的香水泉碧波荡漾,添灵毓秀;登临直通山峰顶端的启春阁,园内鸟鸣呦呦,是欣赏日出及鸟瞰太原的绝佳观景平台。

  西山长风城郊公园是一座建在粉煤灰堆上的公园,草坪、树木生长在一米多厚的黄土上,其下便是原太原第一热电厂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

  山西亿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庆介绍道,“在治理长风城郊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共清运垃圾120余万方,整治荒山荒坡和恢复治理破坏面1783亩,并根据不同地形和区域,结合园区整体规划,采取乔、灌、藤、草立体绿化,打造特色景观。截至目前,已新植各类乔灌木75种109.1万株,共完成绿化面积4500余亩,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效果。”

  高山出平湖,碧水悦龙城。如今,这里的粉煤灰池已变成了绿色生态的8个景观湖,山鸡、野鸭、多种候鸟不断光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成了从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转变和跨越。

  林海生金,绵延青山变金山

  从高空俯瞰,绿意盈盈的大地上散落着三颗“露珠”,这三个圆弧穹顶温室场馆便是太原植物园的标志性建筑。

  2020年12月31日正式开园的太原植物园,目前已成为太原市的一座新地标。在太原植物园建成之前,当地是太原市的一大污染带,有储煤厂1家、洗煤厂3家、各类高耗能企业144家。经过3年多的建设治理,这里不仅清理了全部污染企业,还治理了95.7万平方米的破损山体,梳理了133万平方米坍塌地形,改造了42万平方米煤坑、沙坑。

  如今,太原植物园已成为西山示范区的又一处网红打卡点。三个半球单体温室造型颇具科技感,但实际上,该建筑全部采用木结构穹顶建造,其建造理念在现代温室构造的基础上承袭了山西古典木结构建造理论,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园内集合了太行山、吕梁山特色植物为主的温带地区植物共计5420余种,还系统调查收集了南方红豆杉、山白树、翅果油等83余种山西省珍稀濒危植物,发现山西省植物新记录21种,太原市植物新记录31种。

  “我们希望市民在钢筋水泥之下,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太原植物园副园长陈陆琴说。

  污染带蝶变百花谷,成为城市新地标,2023年“五一”假期太原市植物园共接待市民、游客16.1万人次。生态再现“颜值”、释放经济产值,太原西山从单一的绿化,朝着花化、彩化、美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进阶。

  位于西山长风森林公园的地球仓酒店,依山傍水,可俯瞰整个太原城。不同于传统酒店建筑,其自带全集成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通过生物降解,人工湿地与矿物层过滤等方式,实现零污染排放,保护自然生态。

  “开业以来,山晋地球仓酒店见证了近500对情侣的求婚仪式,更有亲子家庭带着孩子和老人来领略近郊的美丽风景。今年以来,营业数据每月都能上涨25%-30%。”山晋地球仓运营总监武炜介绍。

  青山绿水间,人在画中游。行走于西山各大城郊森林公园,随处可见曲径幽林、葱郁树木、芳香花海……陈俊峰介绍道,“西山示范区近年来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污染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成为城市‘绿肺’‘森林氧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给辖区100多个村庄带来了近万个就业机会,实现了惠民富民,成为太原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西山示范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发展思路,在推动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上同时发力。今年以来,西山示范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9个项目,包括山西晋商创新总部基地、清控国际科创慧谷、奥飞童梦乐园等项目,计划总投资102.6亿元。除此之外,西山示范区还积极推动沪硅产城乡一体化项目、长风鲸溪谷儿童亲子乐园、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峪见西山轻旅乐园、未来生态产业会客厅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下一步,太原西山示范区将以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奋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文旅产业主引擎。(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斌 通讯员 王婕)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