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千疮百孔”到满目苍翠 ——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修复演绎美丽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从“千疮百孔”到满目苍翠 ——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修复演绎美丽蝶变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6-10 12:26

  夏日阳光洒下,覆盖着茂密树木的连绵山峦上明暗交替,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馥郁清香,山西太原西山地区已然成为游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清新自然的休闲胜地。

  西山处于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带,其辖区内民俗遗存众多,分布有晋祠、天龙山等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传统村落3处,自古就有“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誉。

  而在十余年前,这里曾沦为污染排放、垃圾遍布的荒山。西山地区曾是“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太原市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峰值时,曾有采煤、洗煤、焦化、水泥等污染企业2700余家,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蚕食着绿色,只留下布满块块疮疤的荒山。古有的生态美景湮没在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中。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几近枯竭,一场持续十余年的修复之路就此展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目前,西山已建设18个城郊森林公园,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上升到80%左右。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的“西山模式”在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太原西山成功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山林蓊郁的华丽转身。

IMG_256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的美丽蝶变。

  荒山披绿,郁郁苍苍五十里

  2011年,太原市出台《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西山生态建设,太钢集团、太原煤气化公司、晋峰供热、亿量投资等企业积极投身西山生态治理修复。

  山西晋峰供热公司的负责人张俊平,是最早一批投身西山荒山治理的企业家,他所在的公司投资修复和承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看着眼前葱茏的玉泉山,张俊平眼前不禁浮现出第一次看到这座山头的情景,“100余家石膏矿、小煤矿、采石场,200多处山体破坏面,7个大型自然垃圾场!”

  张俊平回忆道,“在荒山上植树成活率很低,有的要种三四遍甚至六七遍才能达到绿化标准。”由于山体破坏严重,难以使用大型机械,只能人工作业,把一筐筐土、一棵棵树苗背上山。“十几年我们投入近12个亿,每年有1000多人在山上工作,栽种树木600多万棵,修路超100公里,铺设引水管道430公里。”

  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成为山林花海,玉泉山千亩樱花园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园,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不仅仅是玉泉山公园,西山示范区的其余17个公园无不是变荒山为绿地,在治理下各具特色。”西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峰告诉记者。

  同样位于西山地区的万亩生态园,如今枝繁叶茂,游人怡然漫步于林间小路。2006年之前,这里还被漫山遍野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渣覆盖,坟茔沟壕举目可见,地质灾害泛滥,生态破坏严重,是影响太原市区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2006年,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启动,两年时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

  昔日的垃圾山,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园。6000平方米的景观湖、300平方米的水榭映水潭、100平方米的香水泉碧波荡漾,添灵毓秀;登临直通山峰顶端的启春阁,园内鸟鸣呦呦,是欣赏日出及鸟瞰太原的绝佳观景平台。

  西山长风城郊公园是一座建在粉煤灰堆上的公园,草坪、树木生长在一米多厚的黄土上,其下便是原太原第一热电厂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

  山西亿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庆介绍道,“在治理长风城郊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共清运垃圾120余万方,整治荒山荒坡和恢复治理破坏面1783亩,并根据不同地形和区域,结合园区整体规划,采取乔、灌、藤、草立体绿化,打造特色景观。截至目前,已新植各类乔灌木75种109.1万株,共完成绿化面积4500余亩,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效果。”

  高山出平湖,碧水悦龙城。如今,这里的粉煤灰池已变成了绿色生态的8个景观湖,山鸡、野鸭、多种候鸟不断光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成了从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转变和跨越。

  林海生金,绵延青山变金山

  从高空俯瞰,绿意盈盈的大地上散落着三颗“露珠”,这三个圆弧穹顶温室场馆便是太原植物园的标志性建筑。

  2020年12月31日正式开园的太原植物园,目前已成为太原市的一座新地标。在太原植物园建成之前,当地是太原市的一大污染带,有储煤厂1家、洗煤厂3家、各类高耗能企业144家。经过3年多的建设治理,这里不仅清理了全部污染企业,还治理了95.7万平方米的破损山体,梳理了133万平方米坍塌地形,改造了42万平方米煤坑、沙坑。

  如今,太原植物园已成为西山示范区的又一处网红打卡点。三个半球单体温室造型颇具科技感,但实际上,该建筑全部采用木结构穹顶建造,其建造理念在现代温室构造的基础上承袭了山西古典木结构建造理论,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园内集合了太行山、吕梁山特色植物为主的温带地区植物共计5420余种,还系统调查收集了南方红豆杉、山白树、翅果油等83余种山西省珍稀濒危植物,发现山西省植物新记录21种,太原市植物新记录31种。

  “我们希望市民在钢筋水泥之下,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太原植物园副园长陈陆琴说。

  污染带蝶变百花谷,成为城市新地标,2023年“五一”假期太原市植物园共接待市民、游客16.1万人次。生态再现“颜值”、释放经济产值,太原西山从单一的绿化,朝着花化、彩化、美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进阶。

  位于西山长风森林公园的地球仓酒店,依山傍水,可俯瞰整个太原城。不同于传统酒店建筑,其自带全集成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通过生物降解,人工湿地与矿物层过滤等方式,实现零污染排放,保护自然生态。

  “开业以来,山晋地球仓酒店见证了近500对情侣的求婚仪式,更有亲子家庭带着孩子和老人来领略近郊的美丽风景。今年以来,营业数据每月都能上涨25%-30%。”山晋地球仓运营总监武炜介绍。

  青山绿水间,人在画中游。行走于西山各大城郊森林公园,随处可见曲径幽林、葱郁树木、芳香花海……陈俊峰介绍道,“西山示范区近年来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污染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成为城市‘绿肺’‘森林氧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给辖区100多个村庄带来了近万个就业机会,实现了惠民富民,成为太原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西山示范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发展思路,在推动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上同时发力。今年以来,西山示范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9个项目,包括山西晋商创新总部基地、清控国际科创慧谷、奥飞童梦乐园等项目,计划总投资102.6亿元。除此之外,西山示范区还积极推动沪硅产城乡一体化项目、长风鲸溪谷儿童亲子乐园、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峪见西山轻旅乐园、未来生态产业会客厅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下一步,太原西山示范区将以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奋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文旅产业主引擎。(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斌 通讯员 王婕)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