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11 14:48

  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千里旅游路 带动沿线富(一线调研)

  本报记者 郑洋洋

  近年来,山西省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过优化道路条件、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沿线乡村也以旅游公路发展为契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编 者

  大山巍峨,连绵起伏,成片黄色的连翘花点缀在山间,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驾车一路畅行,车窗外深邃的峡谷直跃入眼,一片片苍翠秀美的林木接连闪过,其间掩映着土墙黛瓦的古朴村落。

  这条路,正是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东段。路段以红、黄、蓝三色喷涂标线,如一条蜿蜒的彩带,盘桓在太行深处。

  2018年起,为连接县乡村道路,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体系,山西省开始建设太行、黄河、长城等旅游公路,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提出,“山西统筹做好旅游公路建设管护和沿线景点保护修缮运营,着力让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2957公里,其中主线1233公里,贯通长治、晋城、晋中、阳泉以及忻州等地级市,连接了太行山大峡谷、太行百里画廊、娘子关等景点和全部太行山沿线脱贫地区,是山西省“四好农村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因村设路,破除梗阻——

  “路通以后,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交通,曾经是掣肘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发展的主要短板。

  “我们村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党参、连翘、柴胡等都是地道的好药材。”村民侯陈付说,“但过去路不好走,药材商来这里太麻烦。卖不出去的药材积压着,最后只能压低价格销售。”

  浙水村,北连太行,南接中原,古时商旅往来频繁。如今,古老的青石路旁,药铺、茶肆、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棂讲述着曾经的繁华。然而,穿村而过的阳马古道因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被人遗忘以至荒废。环山抱水的村落,与外界的联系一度只有一条土路,车辆过处,尘土飞扬。

  跑了10多年运输的村民靳国勤至今记忆深刻。那时候,外界的车不愿意进来,无论是粮食、蔬菜还是药材,主要靠本村人往外运。“去县城送一趟货,来回就得4个小时。”货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颠簸,靳国勤在途中得不时停靠几次,去捡那些跌落在地的药材。不仅累,挣得也不多。

  在山西,当时与浙水村情况相似的村落为数不少。山西规划修建旅游公路,提出“旅游路”就是“农村路”,连接尽可能多的乡村,尤其是脱贫村、交通闭塞村,成为旅游公路规划的重点。

  2018年,浙水村被确定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上的一个重要点位——旅游公路晋城段的起点。2020年,原本坑洼不平的10公里村道,被建设成一条路面宽7.5米的高标准三级公路。

  连通浙水村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建成后,与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忽东公路相接。从此,从浙水村向北,可前往太行山八泉峡景区;往南,公路与东西向横穿的陵侯高速相交于王莽岭景区入口。就这样,村镇、景点被旅游公路一一连接,编织成一张全域旅游交通网。

  沿途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太行风光,一览无余。“路通以后,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说。

  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连接了山西46个县362个乡镇,联通了61个A级以上景区、140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2024年全线贯通后,预计将连接A级以上景区122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点)239个。

  变路为景,完善配套——

  “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沿着旅游公路到处都是风景”

  路通之后,靳国勤开车成为一种享受。“一路安全又畅通!以前开车送货,一天只能跑一趟,现在起码能跑三四趟。”最让他高兴的是,沿路的风景一天比一天美丽。橙色的野菊、黄色的向日葵、多彩的路标……路变漂亮了,开车时心情也更好了。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从浙水村向南行驶20分钟,就到了棋子山观景台。

  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看到,附近村民在这里支起摊位,卖起小吃、饮料、纪念品等,有的还招徕游客入住民宿,生意很好。小吃摊摊主申文亮所住的黄虎掌村就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这里离我们村不远,我算是家门口就业了。”申文亮说。

  在观景台欣赏风景的游客张福香,来自河南郑州,就住在申文亮家的民宿。“以前来旅游,主要是奔着名气大的王莽岭,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沿着旅游公路到处都是风景!”张福香说。

  不远处的棋子山森林公园沿线,一侧是山谷白云,一侧是森林公园,行走在木栈道、木平台之上,景观层次丰富,令人沉浸其中。这正是旅游公路的慢行系统,通过步道等公路附属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骑行道、探险道等慢行绿道150公里。

  “旅游公路就是让游客‘快旅慢游’,既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又能让游客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姬鸽介绍,旅游公路定位于旅游与民生服务,打造了公路主体系统、景观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等五大系统。

  其中,景观系统是山西旅游公路着力打造的系统——以保护好原有生态景观为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绿化工程、景观小品等,融合旅游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实现“人、车、路与环境”自然和谐。陵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苏红岗介绍:“景观全部经过专业设计,遵循‘变化、自然、野趣、生态’等原则,每个路段会设置一两种主题色,注重呈现出原生态的美。”沿着公路,游客春能赏花、夏能看山、秋能观叶、冬可望雪,一年四季,都是美景。

  不久前,棋子山以南的旅游公路陵川段,新建成了一段300米长的“音乐公路”。公路路面红蓝相间,喷绘的音符图案,仿佛跳跃在彩色的道路线条之间。道路一侧安装带有激光雷达发射器的感应装置,当车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驶入彩色路面,一段段优美或雄壮的旋律就会响起,“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歌词的创作地,正是陵川县。

  “旅游公路同时是一条智慧型公路,未来还将给旅客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姬鸽说。

  以景带村,百姓增收——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3年前,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修到浙水村附近时,村民们发现,村里陆续来了一些游客,之后数量不断增多。

  借助旅游公路带来的发展契机,在山西省市县相关政策指导下,包括浙水村在内的“驿站村”开始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乡村整治与提升规划和民宿旅游发展规划等,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河道清淤、管道入户、公厕改造……浙水村投资新建了景观门楼,改造了古房、古院和民宿客房,修缮了阳马古道,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古色古香的面貌初步显现。不仅如此,不少“驿站村”还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负责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和构建。

  来自北京的罗宇杰负责浙水村规划设计。深入当地调研后,罗宇杰发现,除了需要对浙水村内的古建筑“修旧如旧”,村里还缺少一栋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念头在罗宇杰脑海中萌生:何不建造一个乡村书屋呢?

  罗宇杰把书屋选址在了浙水村东的浙水河前。整座书屋依山而建,室内没有书桌、凳子,而是利用岩石本身的梯度,打磨之后成为阅览区。白天,阳光穿过玻璃,人们能够在阳光下尽情阅读;到了晚上,室内暖黄色的灯光亮起,又成了村内一道景观。

  书屋建成之后,当地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发起了书籍筹集工作:既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普类、文学类书籍,也有适合村民们阅读的农业类书籍,丰富了村民生活。

  随着浙水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外出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靳海岗是土生土长的浙水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有一天,一位老乡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有村民在自家门口支起了锅,做农家饭,竟然供不应求。这样的服务显然没办法满足逐渐增多的游客需求,但要扩大餐饮服务规模、规范发展,村民们却不敢投资。

  靳海岗回到了家乡,就在罗宇杰设计的书屋对面,租了8间屋子开民宿。盘起几个小泥炉,推出了炖土鸡等乡间特色菜肴,生意逐渐红火,收入也不断增加。

  在浙水村,民宿与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19年,浙水村村集体成立了经济合作社与文旅公司,盘活村内29处农房和200余亩土地,打造中高端民宿,开设茶舍、书吧、咖啡屋、商贸文化展馆。同时,村民们自主经营的餐饮、农家乐将近40家,可同时容纳900多人就餐。2021年,文旅公司净收益420万元,村民分红150万元,村集体分红收益50万元,村民通过参与经营、劳务服务,人均增收1.2万元。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靳海岗说。

  强村立业,推动振兴——

  “我们村将分阶段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公路的带动效应越发凸显。这令靳慧永有点意外:“往年冬天是淡季,可现在一年四季村里都有许多游客。”

  原来,在浙水村5公里外,陵川县新建了一个太行冰雪小镇,掀起了冰雪旅游热。白天滑雪、晚上住在传统村落,成了游客的新选择。

  “路好走了,这些景区离得很近,真的很方便。”来自安徽的游客方少友,已经是第三次和家人自驾来陵川县了。这次,他沿着旅游公路,又去了周围的几个特色乡村,体验春节民俗活动,晚上就住在浙水村的精品民宿。

  宽敞的房间里,大玻璃窗旁是清一色的木质家具,甚至还有智能马桶。“每晚只要200元,就是得提前预订!”方少友笑着说。

  晚上七八点,村口的浙水大戏台热闹起来。不少村民与游客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欢乐的视听盛宴,高亢活泼的上党梆子把气氛推向高潮。

  这两年,浙水村以旅游公路开通为契机,强化太行山水、古镇商贸文化、传统民俗的吸引力,让这个古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

  2020年,浙水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由合作社流转土地做大药材产业。同时,村委会和有关公司签订协议,对中药材进行保底收购。如今,旅游公路修到家门口,生意也带到了家门口,村民侯陈付的药材再也不愁卖了。

  靳慧永介绍,浙水村已经建起了药材产业园,相关产值可达三四千万元。

  其他招商项目也多了起来。山泉水加工厂、大理石厂……这些项目的引进,有效带动了就业和集体收入增长。“像游泳馆和采摘园等新项目,已经在推进中。我们村将分阶段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靳慧永说。

  据了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经联通了山西52个传统村落、16个农林文旅康示范村、49个产业园,使沿线2612个村庄受益,建成的陵川王莽岭段、黎城板山段、左权百里画廊等16个“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样板全长470公里,极大促进了沿线旅游发展。

  清晨,方少友一行准备返程,特地去村里买了许多特产。“每年自驾旅游,来浙水村住一住,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不瞒你说,下次的出行规划我都想好了!”方少友说。(人民日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泰“蓝色突击-2025”海军联合训练闭幕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