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10月26日,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暨沿沪宁城市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日在上海普陀信泰中心举办,聚焦“沿沪宁城市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主题,响应世界城市日倡议、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数据显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沿线9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2024年GDP超15.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11.8%、长三角48%,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市科技公司集聚,堪称中国创新浓度最高的经济轴线。
普陀区自今年2月起围绕“一二三四五”(一条主线、两个关键、三张清单、四个定位、五大行动)思路服务创新带建设,持续打造创新带“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与沿线城市共推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
活动现场,多项标志性成果发布。首批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创新联合体亮相,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同步上线,集成政策发布、科创资源共享、技术供需对接等六大功能,实现创新要素 “线上速配”。现场74人规模的沿沪宁技术经理人联盟启动,现场开展2.3 亿元联合需求发榜,后续将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74位技术经理人覆盖9市,分别来自新型研发机构、院所和产业内的市场拓展人员等,能更好地帮助创新集市快速对接。”普陀区科委副主任靳文娟介绍。
在创新机制与平台之外,金融赋能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同步落地。江苏银行与上海银行发布首批沿沪宁金融产品:江苏银行推出 “沿沪宁产业创新贷”,上海银行推出“沿沪宁创新贷”,通过构建投融资、产业链、政府资源三维服务生态,为沿线中小企业注入金融动能,助力产融结合。
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院士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科技是优化城市资源利用、推动智慧升级的关键。市长沙龙环节,沿沪宁8市市长围绕产业跨区域协同共谋发展;随后,沿线9市及合肥、滁州、马鞍山3个观察员城市领导共同启动“沿沪宁协同创新三年行动倡议”。
同期举办的沿沪宁创新成果交易会,吸引50余家沿线及周边企业参与,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对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