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6月10日,在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门德尔松音乐厅,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与德国钢琴家哈特穆特·霍尔共同呈现了一场以中-欧艺术歌曲为主题的特别音乐会。
音乐会上,廖昌永先后演唱了包括黄自、青主、陈田鹤等中国作曲家以及托斯蒂、马勒在内的10位作曲家的23首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部分乐谱则全部采用由廖昌永主编、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
这些年,廖昌永一直致力于挖掘、整理、推广、研究中国艺术歌曲。近日,在接受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沪小明”工作室专访时,廖昌永讲起了那颗中国艺术歌曲的种子是如何在心中埋下的,分享了艺术歌曲之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也谈起了他眼中艺术歌曲和当下年轻人的情感连接。
他说,艺术歌曲涵养了自己,在追寻中国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行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去学习很多的诗词,包括古典诗词、当代诗词,也会交到很多的朋友,有书画家、文学家、音乐家、理论家、作曲家、中外的音乐家等等。”廖昌永感慨,艺术歌曲让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丰满充实,对自己来说是非常好的涵养,“所以我是乐在其中的。我也会把中国艺术歌曲的挖掘、整理、推广、研究作为一个终身的工作去做。”
谈及艺术歌曲的“慢审美”特质,廖昌永分享了他对于“快节奏和慢生活”的理解:“生活当中的乐趣其实是体验式的,不停息地快速运转,人会失去很多生活当中的乐趣。”在他看来,慢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沪小明工作室
审稿人:颜维琦
编校:魏娜 余申发 华亭
视频拍摄、剪辑:余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