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外滩正越来越被世界看到 随处都是美好取景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北外滩正越来越被世界看到 随处都是美好取景地

来源:解放日报2025-06-11 09:53

  既有海派文化的源流,又不乏烟火市井的温暖,更能让普通人亲近——

  漫步北外滩,随处都是美好取景地

  “当吉他遇见北外滩的风,旋律便有了虹口的温度。”最近,一首罗小罗全新演绎的《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虹口版)》火爆出圈。

  这让记者想起,一位来自香港的设计师曾感慨:“这里既有海派文化的源流,又不乏烟火市井的温暖,是能让普通人亲近的上海气质。”

  随着新一轮大开发步入第五个年头,北外滩正越来越被世界看到。每天,无数中外游客在此打卡拍照,随处都是美好的取景地。记者选取北外滩的三个“取景框”,它们亦静亦动,亦怀旧亦潮流,但都指向一个问题:历史文化该如何转化为当下的热点和流量,成为普通人的生活载体,为北外滩城市更新赋能,为未来的上海赋能?

  取景框一

  “做自己的码头”

  夜幕下的北外滩,正在上演“能量波”对决:玩家头戴AR眼镜,手臂佩戴传感器,通过发射“能量波”攻击对手。台下,中日韩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对岸,东方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

  这个取景框,定格在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不久前2025哈斗(HADO)世冠杯在此举行,也是该赛事首次登陆中国。

  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从未像今年这么热闹过。F1格子旗嘉年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入境邮轮市集、江畔春集、2025哈斗(HADO)世冠杯……伴随着一场场活动,人流、客流、消费流在此涌动。

  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最后一天,演员陈龙悄悄带着妈妈来到北外滩。这条路他的妈妈曾经走了30年,看到这里发展得这么好,老人非常感动,眼含泪花。在网络名人共话北外滩活动上,陈龙借用《繁花》中汪小姐的话送给北外滩:“做自己的码头!”

  因航运之便,北外滩成为近代中西方文明汇聚交融的重要门户。20世纪初,上海港逐步建造了一些除货运码头之外的小型客运码头,虹口境内的黄浦江沿岸(今北外滩),正是上海较早的客运基地之一,也因此成为“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今天的北外滩,是服务贸易港、科技创新港,也是总部经济港、国际活力港。这个“码头”,已集聚港航企业4700余家,运力占全市近七成;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世界会客厅,是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会展集聚之地;480米浦西未来第一高楼,已破土而出;320米白玉兰广场顶楼观景台,可全方位尽览申城风光……

  伴随着“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北外滩岸线更被赋予了“还江于民”的意义。一系列文旅商体展活动则进一步激活了北外滩的岸线,成为真正属于人民的“码头”。当F1赛车第一次在黄浦江边与东方明珠同框,北外滩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速度与激情、文化与内涵。

  取景框二

  “最美阅览室”

  外白渡桥畔,中国证券博物馆的一扇小门内,复古精美的高颜值,和闹中取静的反差感,让它最近成了沪上文艺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这个取景框,定格在最美阅览室“上海早晨”。

  阅览室只是这栋建筑的一小部分。中国证券博物馆前身为浦江饭店,老上海无人不知。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底层大厅正式开业。新中国第一代股民在此聚集,柜台前天天挤满了人。

  如今热闹散去,“上海早晨”公共阅览室,成为人人可随时进入的美好空间。近日一个周末,记者在这里偶遇了82岁的臧春美阿婆,因为视力不好,她的脸几乎贴到了书本上。这本书正是周而复所著《上海的早晨》。

  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在大华新村,每周都要雷打不动地坐1个多小时公交过来,从早上一直待到下午2点再走。“我喜欢看与苏州河有关的书,这个版本的《上海的早晨》很少,正好这里有。”臧阿婆说,“在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幽雅的环境,看这样一本书,真的太惬意了。这个阅览室一定要一直开下去啊。”

  同样来此阅读的上海文化研究学者胡伟立建议,可以在这里不定期开展一些文化沙龙、文化下午茶的活动,进一步激活这个“最美阅览室”。

  “建筑遗产”正在成为当代生活的生动载体。据虹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证券博物馆为人所熟知的孔雀厅、礼查厅也将挖掘开展更多公共文化活动的可能性,探索为市民群众提供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小小的“上海早晨”阅览室,就这样探索出了一种融合历史与现代,跨越大众与小众,身处繁华市中心的诗意栖居方式。

  取景框三

  “精致烟火气”

  夜幕之下的河滨大楼,沧桑、庄重,花店里橙黄色的灯光一直亮着,像是这座城市里始终不灭的烟火和浪漫。

  这个取景框,定格在河滨大楼底楼的花店,及其延伸的北苏州路鲜花集市。

  河滨大楼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更被称为“远东第一公寓”,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正是看中了河滨大楼深厚的历史文化,1992年,王兴国将四川北路上租约到期的花店,搬到了河滨大楼底层。十年前,王兴国又租下河滨大楼底层的游泳池区域当作仓库。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游泳池,规定每一块瓷砖都不能破坏。如今,这个游泳池的瓷砖依然形状完好、很有光泽。

  眼下,花店与河滨大楼都有了新动作:在虹口区和北外滩街道的支持下,北苏州路滨河段“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开街。周末的鲜花集市不仅是花店的延伸和扩展,还形成绿色低碳主题,涵盖花卉绿植、有机轻食、非遗手作等。

  顺着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走到“上海早晨”阅览室,沿途还可以遇见上海邮政大楼、上海大厦等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标建筑。当鲜花的浪漫遇上北外滩,让历史也变得鲜活、生动,有了氤氲的香气。

  若再调转镜头的视野,可以窥见河滨大楼背后的上海“精致烟火气”。北外滩街道去年底发布了15分钟“滨芬社区生活圈”,将“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巧妙串联。“滨”字体现北外滩滨水特色;“芬”有三层含义——新艺花行、昆山公园的花草芬芳,社区食堂的饭菜飘香,健康讲座的书香浸润。

  “人文经济的本质是回归人本身。”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团看来,“城市更新将迈入3.0时代,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关键时期,要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以人文经济赋能城市更新,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记者 周楠)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