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站”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作为江南巡展首站,展览以230余件作品呈现旅澳艺术家任建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创作,展现其在水墨语境中持续追寻的自我对话。
1978年考入央美后,任建国受教于李可染、蒋兆和等名家,早期作品如《我们开的饭店》《种苞谷的老人》,以工笔重彩,描绘属于那个时代的朝气与生活美学。《到底谁是敌人》以绘画形式正面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士兵形象,作品曾获全国青年美展奖项。
此后,任建国经历了旅居、游历、返乡,“桃花源”始终是他不变的精神寄托。在作品《赤谷风 忆爱犬西行》中,悉尼的居所与鳞鲤湾的潺潺水流,化作东方乌托邦的意象,融入笔墨之间。任建国说,“桃花源”是贯穿创作始终的母题,希望在“古意”与“今趣”之间不断推陈出新。
展厅终章,40幅采风于北京、阳朔、黄山、昆士兰州等地的速写,记录任建国近年来在海内外不同城市的笔耕和思考:如何用眼睛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光与影?如何用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所思所感?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王一川说,任建国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探索,既展现了其与海派艺术类似的兼容并蓄特质,又开创性地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融合。
据介绍,上海站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步,“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杭州站在浙江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