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江西宜春学院青年师生联合组建的实践团,赴江西省乐平市、宜春市、铜鼓县及樟树市等地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以“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校地协同的课程设计,探索“大思政课”新范式,挖掘中医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实践团出发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建成以“一只药箱的百年传承”为题,讲述傅连暲等红色医者事迹,激励师生传承使命。到达铜鼓县后,在秋收起义纪念馆,教师结合历史场景解读红医精神内涵。
为了将所学回馈社会,更好地服务基层健康,实践团举办多场联合义诊。中医诊断、针刺推拿、中医智能体质辨识等服务深受村民欢迎。在义诊中,师生们为村民提供穴位按摩、药食同源膳食建议等健康指导。
传播中医药文化也是此次实践的重点内容。实践团走进浯口瑶冲瑶族小学,现场演示八段锦、太极拳及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用“神农尝百草”动画展示中医药文化,激发瑶族学生对艾草香囊、山茱萸等植物药用价值的兴趣。在温泉镇中心小学,实践团以“千年智慧传薪火,小小中医护中华”为题开展文化讲座,并向师生赠送中医药科普读物、四诊书签和艾草锤等文创产品。
为探寻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实践团深入村镇开展产业调研,了解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的经验做法,实地考察江西药企、中医特色街区和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随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梳理中医药专业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思考中医药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