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世界读书日到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4年学生阅读报告》,首次全景式勾勒交大学子的阅读画像,展现上海交大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阅读生态。
报告显示,2024年交大学生年人均阅读20.6册图书,其中专业书籍占比超六成(13册),课外读物以中外文学、历史文化为主(7.6册)。
在“学生推荐书单”的问卷调查中,4341份有效反馈(反馈率82.8%)显示出交大人对纸质阅读的坚守:《毛泽东选集》《红楼梦》《道德经》等文史哲经典位列前茅,《高等数学》亦凭借扎实的知识厚度收获“真爱粉”的青睐。
“学生借阅榜单”则展现出另一重维度的真实:《机器学习》《Python 编程》《数据结构》等科技类书籍与《三国演义》《经济学原理》等著作共同构成“借阅榜单”主力,共同构筑起交大特有的人文与硬核交汇的阅读风景。值得关注的是,《毛泽东选集》同时入围推荐书单与借阅榜单,并在检索系统中创下年度检索量第一的纪录,成为学子心中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的“精神坐标”。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交大学子对阅读的投入。全校人均年入馆24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人均入馆达37天,其中本科获奖者人均入馆64天,最高纪录为307天,荣登“跑馆达人”。人文学院卞同学以全年543本借阅量荣登榜首,远超去年349本的纪录,这可能意味着他平均每日都在与1.5本著作进行对话;而凯原法学院刘同学342天的在馆足迹,让他的身影深深印刻在图书馆智能门禁系统的记忆中。
数字化阅读趋势亦在报告中清晰显现:电子书下载量达228.8万次,是纸质书借阅量的17倍;全文期刊及会议录下载量连续五年突破4000万次,学位论文下载量同比增长21.4%,这些数据见证着学术火种在代际间的传递。
在928份阅读感悟中,学子们的思考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世界,让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不断发现新的领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越发繁荣中找寻并壮硕自己作为人类的不可替代性,在短视频盛行的虚幻中找寻并坚定内心的平静与真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