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0日,上海海洋大学的实验室水族箱内,一条金光流转的“金龙鱼”正悠然摆尾。它通体鳞片闪烁着金属光泽,尾鳍划水时泛起细腻涟漪,甚至能精准调整姿态绕过障碍物。这并非真实生物,而是该校最新研发的智能软体仿生观赏鱼“金鳞”。当它与真实鱼类共舞时,竟让现场观众难辨真假,一场科技与自然的奇妙对话就此开启。
“金鳞”的诞生凝聚了众多前沿科技的结晶。这款以金龙鱼为原型精心设计的仿生鱼深度融合了人工肌肉驱动、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真实金龙鱼的游动姿态和行为习性。其配备的精准姿态控制系统,让“金鳞”在水中畅游时,尾鳍的摆动频率、身体的弯曲弧度都与真实的生物金龙鱼如出一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
这种极致仿生不仅为观赏领域带来革新,更在科普教育中展现独特价值。仿生鱼团队负责人陈新军介绍,未来,游客可以通过遥控器与“金鳞”进行互动,控制仿生鱼群的游动,亲身体验“人鱼共舞”的奇妙乐趣,让复杂的生物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将彻底改变传统观赏鱼类的展示模式,为水族馆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应用场景上,“金鳞”展现出多元潜力。在水族馆领域,它可替代部分野生观赏鱼展示,减少对濒危物种的捕捞压力,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专家表示,这款智能软体仿生观赏鱼突破了传统观赏鱼类的诸多局限,其强大的智能性与互动性,将为水族馆行业开创出全新的业态,引领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此外,“金鳞”还能应用至水产养殖、水环境监测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金鳞’是水生科技与人文需求的完美融合,是双向奔赴的成果。”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罗轶表示,上海海洋大学将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联合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仿生鱼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预计“金鳞”所带动的产业链,将创造出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随着“金鳞”启动量产,这场科技与自然的“共舞”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金鳞”不仅是连接科技、教育与娱乐的重要桥梁,还将为公众打开一扇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全新窗口,让人们在欣赏科技魅力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