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扎根非洲粮农一线,在北欧参与难民救助,在拉美记录人间百态……2025年毕业季,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联合国,毅然选择投身全球治理事业,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摄于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
从交大全球胜任力教育的课堂,迈向联合国总部及各办事处的岗位,这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当代青年对全球责任的有力回应。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已毕业的交大学子,如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廖杰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直面全球7.33亿(FAO 2024数据)饥饿人口的严峻现实,深入肯尼亚田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将理论与非洲小农需求紧密结合,践行着全球公民的使命。
文创学院毕业生张璇在联合国城市实习,在哥本哈根的工作日常里,她用行动探寻国际组织的真实运作,即便错过母校十周年院庆,也依然在异国他乡发光发热。倪凯歌以联合国难民署实习生身份,在Connected Education团队搭建难民教育数字桥梁,完成从校园到国际组织的蜕变。
即将入职的交大学子同样满怀期待。凯原法学院硕士苏鑫即将前往FAO驻非洲办事处加纳实习,专注数据统计,他期望借此机会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外国语学院王怡铭将加入联合国难民署哥本哈根办公室,开发信息共享平台助力筹款工作,她选择延迟入职,不错过毕业典礼,带着母校的底气奔赴新征程。环境专业的宋心悦也即将投身国际组织,将专业知识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虽遗憾错过拨穗仪式,但与家人约定明年回校好好告别。
还有一些毕业生,虽缺席毕业典礼,却在联合国岗位上留下独特印记。文创学院的张超越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厄瓜多尔代表处,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社区故事;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张威休学一年,在FAO卢旺达代表处推动农业创新;外国语学院的冯佳琪在FAO非洲区域办公室传递关键数据;风景园林专业的邹莅尧用“榫卯智慧”参与全球治理,虽常驻北京实习,仍常回校感受那份“锚定感”。
交大学子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用全球视野诠释中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是要勇担使命”的誓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