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12日元宵佳节,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第二十届“元宵行街会”热闹开场。“上海港码头号子”喊出上海港口的历史沧桑,吕巷小白龙舞灵动飘逸,英歌舞活力四射……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齐聚杨浦,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全国非遗的独特魅力。
下午2点,由非遗团队、文艺表演团队、社区花车等组成的行街队伍沿着苏家屯路缓缓行进。道路两侧,居民们早早等候,翘首以盼,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精彩瞬间。一位前来观看表演的居民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年元宵节来看行街才算真正过完了年!”
记者看到,在苏家屯路的行街队伍中,上海本地非遗与各地“出圈”项目同台竞技,热闹非凡。英歌舞的热烈、百叶龙的壮美、纳西族乐巴舞的异域风情,与上海本土非遗相互映衬,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美妙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城市”主题花车由四平路街道居民自主设计并参与演出,讲述着社区发展的故事,彰显了人民城市的建设成果。
非遗市集同样人气爆棚,抚顺路的市集摊位分为“吃、喝、玩、乐”四个区域,一心斋清真点心香气四溢,荣庆堂香囊制作精巧别致,江南丝竹演奏婉转悠扬,吸引着市民纷纷驻足。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热情地与市民交流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活动现场,来自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留学生们也被深深吸引。他们穿梭在行街队伍与市集摊位之间,有的拍摄记录巡游盛况,有的动手尝试面塑、香囊制作。留学生带队老师感慨道,这类活动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凸显了非遗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杨浦的元宵民俗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明代萧王庙的唱凤凰活动,历经岁月流转,以行街的形式在四平社区传承下来,成为当地独特的元宵节传统。如今的“元宵行街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获评多项荣誉,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与时代精神融合的典范。
此次“元宵行街会”还采用“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共同欣赏这场非遗盛宴。二十年来,杨浦“元宵行街会”正逐渐成为全国城市化民俗金名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