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等联合研制的《2024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在沪发布,新加坡和上海分别蝉联冠军和亚军。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对亚太53个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榜单显示,北京的知识竞争力大幅进步,从去年的第八跃居第三。第四到十名分别是韩国首尔、中国香港、日本东京、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韩国蔚山和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
在世界经济动荡,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知识竞争力表现稳健,在前十位中占据四席。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四省市依次分列第十六到十九位,重庆从上年的第三十位上升到第二十六位,江苏和吉林均上升3位,进步明显。
日本9个地区在排行榜上的位置比较稳定,反映出该国经济在经历二十年的波动、调整后进入一个相对均衡阶段。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从国家到地方,正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2023年全国R&D经费在2022年突破3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至33367亿元,增长了8.4%。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切换到了中高速度,但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
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的R&D投入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广东和江苏的R&D都超过了4000亿元,分别达到4803亿元和4212亿元,北京、浙江、山东和上海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947亿元、2640亿元、2386亿元和2050亿元。
在科技产出方面,有11个省市专利授权量超过10万件,其中广东超过70万件,江苏超过40万件,浙江近40万件,山东近30万件。
上海的知识竞争力连续12年位居前十,自201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前五,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第二,表现出稳健上升的态势。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尤其明显,四部门就业人数均进入亚太地区前十,每千从业人员的四个知识密集制造业就业总密度位居第一。并且在仪器和电子机械、汽车与机械工程以及IT部门分列第1、第2和第3名。
罗守贵指出,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以知识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就是衡量知识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国际参照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