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寄语毕业生: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寄语毕业生: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6-26 21:54

  6月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深情寄语2024届本科毕业生: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

8a699016944f970950e9e61b7c1fa930_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演讲全文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夏木成阴,芳草未歇。今天我们相聚在这菁菁校园,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和关心关爱你们的师长亲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前,你们怀揣理想来到交大,“520”开头的学号成为了专属于你们的数字,也成为了你们与百廿交大紧密相连的独特记忆。四载寒暑,光阴似箭。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拼搏奋斗的朝气,那是自习教室里心无旁骛的奋笔疾书,实验室里反复操作观测的分析求证,Canvas平台上认真回看教学视频的专注投入,社会实践中胸怀国计民生的责任担当;我也看到了你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既有面对美好梦想与现实压力落差的迷惘,也有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产生的不安。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属的机遇和挑战,承载着一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看着意气风发的你们,不禁让我回想起39年前自己大学毕业时的情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快速发展,经济开始腾飞,但高科技产业等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追赶世界、融入世界成为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而掌握更多知识、以所学建设祖国是当时我们的心之所念。今天的中国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大国博弈暗流涌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身处新时代的你们以自信的眼光平视世界,更应深入思考如何能够在变局中抢抓先机、积蓄力量、引领变革,以积极的作为去影响和改变世界。这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也应成为每一位交大学子的不懈追求。在你们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篇章之际,围绕“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这一主题,我和杨振斌书记一起,想跟同学们分享三点体会。

46f1ba5718d6c3c6cf0290317d5f92f2_

  第一,敢为人先,走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第一步。与已知相比,未知世界更加浩瀚无际,而形势变化、社会变迁、技术变革带来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敢为人先,意味着突破传统束缚的勇气、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念、敢闯敢试挑战未知的行动,可以是尝试新方法、提出新理论,也可以是开拓新赛道、探寻新路径,进而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回首来时路,百廿交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历史,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若干“率先”。代代交大人用实际行动传承发扬“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展现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大胆探索引领未来的胸怀格局。早在三十多年前,钱学森学长致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前瞻性地提出发展高性能蓄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建议,这一远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时至今日,一大批交大人始终活跃在科技创新的一线,探索未知世界、引领技术变革,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刚刚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交大8项成果获奖,其中包含2项一等奖,展现了交大人把学术追求融入科技强国建设伟大事业的责任担当,书写着交大人敢为人先的崭新篇章。

  同学们,敢为人先是求新思变的主动作为,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的重要基石。求学期间,你们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理解了创新突破对于时代和个人发展的价值。面向未来,要把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装进重新出发的行囊,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勇于跳出已有的框架,做新赛道、新领域的探路者。

  第二,与日俱进,积蓄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自18世纪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进而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与格局。而科技革命的背后,每一个瓶颈问题的解决、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都是大量微小变化的积累,如同涓滴之水积成江河,才能汇聚成滔滔洪流奔涌向前。面对迅速迭代更新的知识和技术,只有保持活跃的思考与求知的渴望,坚持与日俱进、精勤不倦,方能找到突围之道,形成引领变革的力量。

  我校李政道研究所丁洪教授是美国物理学界第一位全职回国的正教授,他专注于凝聚态物理领域数十年,平均每10年就会有一个新发现,至今完成的四个发现都对物理学带来重要影响。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但我觉得,“幸运”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执着坚持,聚沙成塔。正如他自己常说的,要专注于你能改变的领域,坚持深耕并持之以恒,如同打磨砂砾一般来从事科研,砂砾虽外形朴实无华,却闪耀着千万次磨砺后的光芒。他曾把科研比作“马拉松”,为了实验需要,他有时在地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周,甚至一年里可能有半年多时间都在地下实验室度过,可以说是“不见天日”。正是数十年“日拱一卒”的积淀,让梦想逐渐照进现实,揭下“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的神秘面纱,在国际物理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他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下一个梦想,期待用5年左右的时间发现拓扑量子比特的实现路径。

  同学们,纵观历史,我们很难预料重大变化何时出现,也很难预测科技发展的拐点何时到来。虽然“伟大不能被计划”,但是我认为“伟大可以被积累”,这也是今年四月份我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时曾表达的一个观点。影响和改变世界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都是从推动小进步、解决小问题汇聚而成。毕业是“再积累”的新起点,希望你们在知识爆炸的当下,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筑牢创新突破的根基;也希望你们立足本职岗位持续钻研、不断精进,秉持“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在与日俱进中寻求“小突破”、获得“小发现”,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大跨越”积蓄力量。

  第三,海纳百川,在兼容并蓄中影响和改变世界。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互通,构建起彼此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信息茧房”的存在窄化了大家的认知视野,技术壁垒又加剧了对立冲突。自我封闭只能使自己立于一片孤岛,唯有海纳百川才能打开格局,以“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气度,“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胸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尊重差异、接纳多元、拥抱变化,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建设美好世界的创新活力。

  大学是大师云集的求学之地,也是一个与世界密切交互的开放平台,不仅让你们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更重要的是为大家打开视野、启迪思索。在交大学习生活的四年里,你们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对话,接触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认识了更加多元的世界;和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交流,与交叉领域的知识碰撞,感受不同学科的博大深邃。今后更要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要打开个人的边界,善于倾听并接纳不同的声音,深化与他人的理解互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打开领域的边界,推动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通过跨界探索激发灵感、实现共赢;打开时空的边界,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成果,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互鉴,投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汇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强大动能。

  同学们,敢为人先者不畏,与日俱进者不怠,海纳百川者不竭。影响和改变世界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立足岗位积极作为、锤炼自身日日精进,都可以推动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加美好。今天,你们即将开启新的青春航程,或选择继续深造攀登学术高峰,或奔赴城乡基层造福一方人民,或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繁荣,或进入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希望你们始终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的价值追求,以“扎根中国、胸怀世界”的格局拥抱世界并致力于带来积极的改变。

  思源湖畔,杨柳依依,空气中弥漫着不舍与期盼。这是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你们一生成长的课堂,既在这一方校园之内,更在广袤山海之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既有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追求,也有正确打开美好生活的方式。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保持健康的体魄;每月读一本好书,静心体会阅读之乐;每年去一个新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结识新的朋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明天。

  无论你们身处何地,母校是你们永恒的精神家园,始终在这里牵挂、守望着你们,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祝愿大家前程似锦!谢谢!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 上海: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