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七届“纪念宝隆”论坛在沪举行 为上海区域医学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第七届“纪念宝隆”论坛在沪举行 为上海区域医学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新网上海新闻2024-05-19 14:19

第七届“纪念宝隆”论坛在沪举行 为上海区域医学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18日电(许婧)5月18日,围绕“兴学科、强人才、精管理、树品牌”为主题的第七届“纪念宝隆”同济医院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星贵等出席。

  “纪念宝隆”论坛作为同济医院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的医学交流平台,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的论坛以“兴学科、强人才、精管理、树品牌”为主旨,目的是为医院谋划面向未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水平医学研究,提升高质量医疗服务注入新的动能,同时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指出,近几年来同济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同济大学以及普陀区委区政府等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干部员工的辛勤付出。他希望同济医院继续推动临床创新,不断夯实服务内涵;坚持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为突破,蹚出同济特色的发展道路;继续做精做细医院的高效管理,提升管理效益;积极落实与普陀区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加快推进急诊急救与创伤诊疗中心项目,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在论坛上表示,同济医院承载着同济大学重振医科的责任和使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上海西北地区的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近年来,同济医院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紧抓机遇,致力于上海西部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在“八做十六化"发展战略指导下,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革命性的更新,更在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医院探索性地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和员工服务中心,全维度地提升服务能级。医院始终坚持做强外科,外科微创化,微创智能化;做大急诊,急诊平台化,平台实体化;做精内科,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做宽门诊,门诊疾病化,疾病疑难化;做高医技,医技现代化,现代国产化;做好管理,管理智慧化,智慧人性化;做红文化,文化品牌化,品牌骨髓化;做实国际,国际高端化,高端品质化。医院依托现代化管理新模式,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从传统型医院向现代化医院转变,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水准的创新型、智慧型、精益化、研究型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高效、先进的医疗服务。

  作为辐射沪西北地区400万人口的医院,近年来医院一直在探索管理新模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程英升表示,在行政管理中借鉴临床MDT模式形成专项工作专班解决机制,高效破解管理中碰到各种难点、堵点。在学科管理上推进大急诊医学部、大精神医学部、大肿瘤医学部、大康复医学部、大微创医学部、大影像医学部等六大医学部建设,打造多学科融合的 “一站式”医疗服务体系,集中学科优势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许树长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迎来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的攻坚之年,也是医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关键节点,医院将始终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医学前沿的学科建设、铸就专业人才的发展策略、追求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打造信誉卓越的品牌形象,在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声中,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用砥砺前行的身姿,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本届论坛上还举行了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与同济医院合作共建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的签约仪式,这也是医院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借助长三角医院联盟的合作平台,共同推进院地合作的积极探索。

  同时,医院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加快医院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创新医院管理构建医疗新质生产力、医学科技创新和临床研究助力肿瘤精准治疗、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年医学人才科研能力提升等专题还开展了党建论坛、医学人工智能论坛、医疗集团论坛、肿瘤论坛、医学教育论坛、学思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医院高质量发展。(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 西藏:拉萨举办第二届锅庄舞大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