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语言的功能远不止交流,双语或多语言对于人类的认知健康、预防以及缓解认知障碍起着很大的作用。4月27日,记者从上海交大获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共建协议,双方将围绕语言与健康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肢体受到损伤,患者可以去康复中心或在家里进行器械锻炼,那么阿尔兹海默症、脑卒中等患者语言功能受到损伤,该如何进行康复呢?”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语言障碍人群庞大,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超3000万人,但是全国语言治疗师却不足万人,社会对于语言健康的认知普遍不足,研究中心的成立迫在眉睫。
研究中心建设将主要依托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秉持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采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打造跨学科发展平台。中心将构建语言健康的知识理论体系,研发智能型语言健康检测与训练系统,建立语言健康相关标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及相关人才培养。
据悉,该中心目前已有来自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近50位校内外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合作单位涵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申源康复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机构。
中心还将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语言、认知健康科普讲座,定期为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公益性听力筛查、认知筛查和语言检测服务,将研究成果用于社区、养老机构、医院等。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语言不仅可以练脑子,还能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老年性脑疾病,因此名校纷纷设立语言科学中心。”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近30年的袁博平教授告诉记者,“在教研休息时,剑桥的教授纷纷报名学习中文,练习汉字,以延缓大脑衰老。”他认为,目前大家依赖语音输入,对人们的语言功能极为不利。
专家还呼吁要尽快建立适合中国的语言障碍检测工具。“由于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不同,通过直接翻译国外的检测工具测试失语症的病患,会产生偏差。”常辉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