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窗就是公园 上海长宁生境花园成“全球典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推窗就是公园 上海长宁生境花园成“全球典型”

来源:解放网2024-04-15 09:42

  覆盖社区校园商圈乃至街区,居民推窗就是自然公园,更促进自治共治

  长宁:生境花园成为“全球典型”

虹桥南丰城内,上海首个位于商圈的生境花园。 受访者供图

  近日,家住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小区的居民在闲暇之余,时不时会来到小区的生境花园,欣赏长宁区辅读学校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在这里举办的摄影和绘画艺术展,画面上深邃的星空、热情的火烈鸟与充满自然气息的小区生境花园融为一体,令人倍感身心愉悦。

  2019年11月,虹旭小区打造了上海第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社区生境花园,当初400平方米的“1.0版”花园也在去年扩展至2500平方米、以“生活艺术自然共栖地”为主题的“2.0版”。

  在虹旭生境花园落成后不到两年,在紧邻虹桥机场的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内,诞生了紧邻滨水河道的乐颐生境花园,不仅让居民实现了“推窗就是自然公园”的梦想,还于2021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从第一座生境花园到如今遍布全区的24座,长宁区用不到五年的时间,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覆盖社区、校园、商圈乃至街区的生境花园建设体系。眼下,长宁正积极打造生境街镇与生境博物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真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有了生境花园之后

  社区生境花园,是具有生物栖息环境功能的花园,通过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都市社区实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助推人居空间品质提升,使人与自然在城市中和谐共生、互相顺应。

  目前,关于生境花园建设,各方达成了五项共识,即使用本地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2019年,长宁区结合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自然资源紧约束等实际,启动探索生境花园建设。以老公房为主的虹旭小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但最初,干事一向风风火火的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对“小区里建生境花园”这件新鲜事却有些顾虑。

  一件小事改变了她和居民的想法,甚至是观念。

  “2018年,一位家住五楼的居民抱怨,晒在阳台的衣服经常落上鸟粪,怀疑是居民楼前的大树引来了鸟儿,于是建议趁精品小区改造,将大树移位。”吴红萍说。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整栋楼居民的同意。但树木移位后,落在居民衣服上的鸟粪并未消失,反倒是得知此事的一位鸟类专家建议,在龙骨架上绑上鸟儿不喜欢的反光丝带,问题随之得到了有效解决。这让吴红萍和居民都意识到,人类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认知,应该有所转变。

  “生境花园造好了,大家的认知变化比想象的更大、更快。”吴红萍举了一连串让人暖心的案例:有小松鼠偷吃了居民放在阳台的咸肉,居民跟吴红萍“告状”后不忘补上一句,“书记,我已经严厉批评过小松鼠了”;一只黄鼠狼跟野猫打架打了三年,被打瘸腿后搬离了虹旭生境花园,但几个月后又回来了,居民还在微信群里欢迎这位“回搬”的“邻居”……

  最让吴红萍触动的是一位92岁的阿婆,有一天她说在生境花园“看到小鸟在自己洗澡”,还激动地演示了小鸟洗澡的姿势给吴红萍看。“生境花园在小区的四年多里,正从纯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转变为人与自然相互衔接、和谐共处的宝贵场域。”

  在此契机下,虹旭居民区在这几年围绕生境花园,相继建立了社区公共空间“五园五坊”,包括虹旭乐邻坊“无忧谷”等。在紧邻中环线一侧时常发生噪音扰民的地带,通过整治和更新建立了长约380米的环形健身步道,许多老年居民每天早上都顺着彩绘墙,沿着步道走到生境花园,开启舒心愉悦的一天。

  更深层次的社会效益

  与虹旭小区不同,乐颐生境花园所在的协和家园小区,是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内一处“动迁房+公租房”小区。由于位置毗邻南渔浦,紧贴外环林带,2021年长宁区在此建造了面积超过730平方米的社区生境花园,并划分了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板块,园内专门建造的生境山房、乡土鸟类科普长廊等,如今都成为居民活动、了解自然科普的重要阵地。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对乐颐生境花园的“一家一当”如数家珍——127种植物,36种鸟类,30种昆虫,4种哺乳动物,还有红隼、凤头鹰、貉这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今都成为居民的“好伙伴”。“白天,生境花园是老人、孩子们休闲游玩的空间;夜晚,这里就是小动物们的乐园,我们的远红外观测设备几乎每晚都能捕捉到来这里休息、觅食的动物。”

  小区内的生境花园则是小动物当之无愧的“食堂”和“旅馆”,甚至慢慢当成了自己家。“居民爷叔会把钓来的鱼放到生境花园池塘,到了晚上,刺猬、松鼠、黄鼠狼、貉都会来吃鱼,摄像头捕捉了很多有趣的画面,我们经常在居民群里分享给大家。”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社区干部最大的感触是,有了生境花园,居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各方对社区自治共治的关注度都有了显著改变。去年12月,愚园路一连新增了3处生境花园,江苏路街道引导各居民区组织老年居民、园艺爱好者和社区专业人士组成了一支名为“绿境灵”的志愿者团队,日常巡查和维护生境花园内动植物的状况,同时承担起为愚园路上的游客科普生境花园知识、讲述街区历史的职责。下转 4版(上接第1版)

  居民的智慧也在生境花园的形成中不断被激发。协和家园小区内有一处电缆井,位置恰好与生境花园重叠,移位要花数十万元,但留下电缆井如何建造花园?此时,居民中一位有专业背景的能人提出了“本杰士堆”的概念,即利用枯枝朽木搭建人造灌木丛,能适宜昆虫、爬行类、两栖类等各种生物栖息。经过多轮设计方案征询,最后这处位于电缆井上方的本杰士堆上还架了一座桥,平时供小朋友们游玩行走,检修电缆时适当移位即可。

  将生物多样性连线成面

  对于先一步探索社区生境花园建设的小区来说,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能为后来者们提供真实、鲜活的参考。

  “最近我们发现,乐颐生境花园里出现了‘貉的一家五口’,今年小貉长大了,会自己单独来花园觅食,摄像头还拍到它毛茸茸的身姿。”刘观锡说,居民们一直有个设想,把这些年小区生境花园里捕捉到的珍贵动物镜头制作成影片,第一集就是《貉一家的故事》,但苦于资金有限,钱要花在刀刃上。

  不久前,绿八居民区的“F4”护绿队的4位居民自掏腰包,为生境花园一年一度的草木更新自筹了1万多元经费,用于新一年草本植物的播种。无独有偶,在虹旭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也时常自己出钱,为生境花园增添合适的花卉草木。

  采访中,多位社区干部建议,随着上海生境花园数量增加,覆盖的空间类型日趋多样,绿化、环境等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出台行业指导标准,对生境花园的经费支出、绿植补种、日常管理都有标准化的手势,更希望市区各级相关部门可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生境花园的维护和延续,助力生境花园成为上海的生态名片。

  2022年11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有效应对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长宁区近年来在生境花园建设的基础上,已经开展全区尺度的生态保护网络系统分析,绘制了《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图》,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选址。

  据悉,今年,长宁还将完成3座社区生境花园建设,涉及2个老旧社区、1个商品房小区,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完成不少于30个社区层级的生境花园建设,最终通过社区层级的生境花园,将生物多样性功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态,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记者 舒抒)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