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浦东“金色中环”将崛起“张江之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浦东“金色中环”将崛起“张江之尚”

来源:文汇报2023-10-10 09:54

浦东“金色中环”将崛起“张江之尚”

“张江之尚”预计于2027年竣工,图为园区效果图。(采访对象供图)

  在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上,一座珍贵的工业遗存——张江水泥厂正在经历蜕变新生,计划在2027年建设成为融产业共生、建筑多元、人文共享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张江之尚”。最近,这一项目的更新方案首度揭开面纱。

  发挥遗存特点,成为人文新地标

  张江水泥厂位于张江路1406弄,前身是于1971年建成的川沙冶炼厂,此前运营了46年,见证了张江的蝶变。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的时候,水泥厂四周依然是一片农田,如今这里早已是张江副中心的核心位置,隔着一条川杨河与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科学会堂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新地标——张江“科学之门”双子塔遥相呼应。

  这一张江“黄金宝地”上的工业遗存将更新为“张江之尚”,由上海地产集团携手张江集团共同打造。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安藤忠雄领衔,姜平、马岩松、柳亦春、刘宇扬、庄慎、王硕、张斌、刘珩、雅克·费尔叶、祝晓峰、德怀特·劳等国内外知名建筑景观大师联袂设计,后续交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整合大师方案并展开深化设计,确保高品质落地。

  作为项目的建筑设计师之一,致正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张斌表示,“除了引入最新技术之外,面向未来的空间营造更需要把重心放在人文的结合、自然的连接上。而张江水泥厂项目的特点就是要把工业遗存的时间印记,转化到空间营造中去。”

  未来的“张江之尚”将保留水泥厂原有的万米仓、筒仓、窑尾等历史建筑,新建独栋研发和标准塔楼的现代建筑,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多元混合的载体,预计于2027年竣工,届时工业遗存不仅将蜕变为全新的产业园区,更是整个区域内人文艺术的策源地。

  承载研发功能,塑造产业新引擎

  近年来,张江特色产业园区在科学城这片热土上持续涌现,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机器人谷、张江数链等相继入选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名单,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线新经济等产业领域。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张江科学城目前共有在研药物管线品种超过1300个,一类新药超过650个。在集群建设和生态营造方面,张江集聚了17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涵盖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超过100个。

  张江水泥厂项目临近张江药谷,未来将主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功能,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基础上,与硬核科技融合的数字经济正在持续壮大,有望成为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第四极”。而这一项目也计划在数字经济领域拓展更多可能性。

  从珍贵的工业遗存项目“转身”成为契合企业成长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科创主阵地,位于张江副中心这块“黄金宝地”上的张江水泥厂将逐步焕发新生,转身成为张江科学城既有历史沉淀又承载未来的新地标。(记者唐玮婕)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