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江南丝竹、上海剪纸、榫卯技艺……在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组建的非遗交流展演团组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将海派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当地,在传统和时尚的碰撞中,擦出文化交流的火花。
上海非遗惊艳亮相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开放日”。9月16日,使馆大厅中国风味浓郁,上海剪纸和来自奉贤区的写实石刻、土布染织技艺、奉贤乡土纸艺、描金彩绘、榫卯技艺、珐琅钟表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竹器制作技艺、红木瓜果桃盒小件制作技艺、金银细工等非遗项目精品作品和双语展板陈列于两侧,吸引了参观者惊羡的目光。
上海剪纸的传承人李诗忆以一把剪刀,惟妙惟肖地剪出花鸟鱼虫、四季风景。她为活动准备的剪纸图案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这让参与者欣喜不已,纷纷尝试用对称技法剪出这憨态可掬的“萌宠”,并装裱成精美的卡片。
写实石刻传承人肖长培展示以一把刻刀刻出可乱真的竹、木、虫、龟。他手把手地教参与者如何以45°角斜握刻刀,在砚石上刻出金鱼图案。
榫卯技艺传承人彭俊发带领大家动手玩起了鲁班锁。六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鲁班锁,其结构与机关各不相同,即使当面演示,也很难快速拆解与还原,因此这个互动点吸引了许多富有探索精神的参与者,他们在手脑并用的解谜中,感叹中国传统木作的深刻智慧。
9月19日,天涯共此时·“海上清辉”上海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开幕式暨“江南丝韵”中秋音乐会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上海的江南丝竹交流演出团和比利时音乐家左汉(Johan Famaey)同台演出,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两国人民相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祈愿。
9月21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国风华彩——上海非遗日”活动,将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法国。中法两国人民在江南丝竹乐的美妙和声中,通过非遗感受节日气氛,在时尚和传统中擦出友谊的火花。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表示,2023年欧洲遗产日刚刚过去,在这个时间段举办上海非遗日活动是对欧洲遗产日的呼应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在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对话。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期望,通过本次非遗交流展演活动,使得法国民众感受和体验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他邀请更多法国的朋友们感知上海、来到上海、乐游上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