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部长张现民上开学第一课)
将定制化的“大思政课”融入实践教学,将革命文物的思政教育元素加入在物理学科学习中……9月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简称“浦外”),举行了“红课启航”革命场馆开学第一课主会场暨“中国航天”馆校实践育人项目展示,师生共同探索学科教学与革命场馆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这份手稿展示了对钱学森影响最深的17位老师,其中7位是他的中学老师,这表明中学时期对于钱学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开学第一课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部长张现民为浦外VCE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讲述了钱学森中学时期的故事,并将钱老珍贵的手稿带到现场。“希望青年学子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将青春之花在时代洪流中绽放。”张现民勉励学生们。
(浦外VCE学生参加钱学森图书馆暑期主题讲座)
此次的“开学第一课”是“中国航天”馆校实践育人项目系列活动之一。钱学森图书馆与浦外VCE国际课程班联合开展了一批依托场馆文物资源的学科思政课程项目,课程对接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学习,并联动高校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与高中学科教师。
今年5月以来,馆校共同组织学生通过人物导入、主题参观、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探究实验、自主学习、专家点评等过程,使物理学科教学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将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融入实践育人教学全过程。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入以钱学森为中心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浦外VCE国际课程班物理教研组长冯彦颖说,“通过实践课程,我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青年钱学森,学成之后归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浦外VCE国际课程班的学生梁恒逸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后告诉记者:“大厅中的‘东风二号甲’导弹给我带来了震撼,作为中国学生,我感到安心和激励。我已经提交了入团申请书,并完成了团课的学习,我会用学识充实自己,用行动表达爱国。”
(浦外VCE国际课程班学生参加钱学森图书馆研学作业)
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此次活动,馆校之间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现场教学专题、校内外课程融合、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场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功能,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提升育人效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