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探索未至之境 拥抱无限可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探索未至之境 拥抱无限可能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8-24 12:59

  2023年8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深情寄语2023级本科生新生:探索未至之境,拥抱无限可能。

IMG_257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探索未至之境,拥抱无限可能》的演讲内容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交大校园,隆重举行2023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来自五湖四海的4800多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路培养、支持你们的父母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从踏入校门的一刻起,崭新的人生篇章和探索之旅在你们面前展开,“交大人”成为大家共同的身份标识。跨越三个世纪的交通大学,历经沧桑而坚守初心使命,栉风沐雨中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无论是百廿载厚重的历史底蕴,传承不息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情怀,还是今日稳居国内高校前列的综合实力,大师云集、创新迸发的良好氛围,美丽的校园和一流的设施……都可以成为大家爱上交大的理由。

  今年,我在给高考生的寄语中说到“东海之滨,思源湖畔,期待与你们一起,探索人生的未至之境”。“未至之境”,既是需要你们以好奇之心去探索的知识前沿,也是有待你们以坚实步伐去奔赴的壮美河山,更是呼唤你们以责任与使命意识去开创的美好未来。探索未至之境,要主动突破固有认知的局限,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激发内生动力、打牢学业基础、把稳前进方向,从而拥抱无限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借此机会,我和杨振斌书记一起,和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是寻找热爱,以浓厚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动力。

  与高中相比,大学有了院系、学科、专业等划分,今后你们的知识探究、创新尝试等都将离不开学科专业。深入了解并建立起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是支撑你们向未至之境进发的动力源泉。你们在报考志愿时,结合个人兴趣进行了专业选择,有些同学达成所愿,也有同学心存遗憾。如果说“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则也会成为历久弥坚的信念。学校各个专业或引导大家探寻自然奥秘、或带领大家参与铸就国之重器,或守护生命健康、或致力资政启民,其中都蕴藏着可以影响或改变世界的力量,值得大家沉浸之、热爱之。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引导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激发大家的学术兴趣,一大批同学由此寻找到今后的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柳宇轩,大一就进入实验室进行早期的科研探索,在一场学术报告中接触到医疗机器人这一全新领域,与师长交流并深入了解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三时加入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参与项目研究,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康复辅助。本科毕业后,他成功入选了致远荣誉博士计划,为推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学们,大学四年极其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不断探索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兴趣,寻找热爱。兴趣和热爱不会凭空降临,你们要在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中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向,在深入挖掘与亲身体悟中形成准确的专业认知,领会专业使命、了解行业需求,积淀经世济民、叩问苍穹、探秘未知的无畏勇气和不竭动力。

  二是勤学不怠,以真才实学筑牢持久探索的基础。

  探索未至之境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与曲折,需要动力、毅力的支撑,也需要坚实知识基础的保障。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交大后或许会发现周围“高手如林”,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难度大、要求高,学业压力扑面而来。“大一有些不适应”“一开始偶尔感到迷茫”是学长学姐们较为普遍的感受,他们大都经历过一段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学习节奏的时期,有过一个自信心重塑的过程,这些都是初入交大的“必修课”。只有沉下心来,勤学不怠、下得苦功,才能求得来“一等学问”,奠定挑战未知、攻坚克难的扎实基础。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传统。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学长1934年毕业于土木工程学院,在回忆交大求学时光时曾说,“物理每周小考一次,不及格的比比皆是”,便是老交大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生动反映。在严教学、高要求的鞭策之下,勤学奋进、孜孜以求成为交大学子的普遍写照,“学在交大”逐渐成为新时期学校的鲜亮名片。物理与天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章艳芳来自革命老区江西萍乡,入学后专业分流考试的倒数第一,让她一度紧张、失去信心。但她迅速调整好心态,鼓励自己“勤能补拙,只要首先攻克数、理这些‘硬骨头’,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凭着这份坚毅踏实的精神,她把图书馆闭馆音乐当作“每日歌单”,以专业第一的成绩给自己的大学四年交上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有勇敢探索的底气和信心。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步便是快速转变学习态度与方式,以归零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和挫折,在主动探究、笃学不倦中建构知识体系,打牢未来发展的根基。既要“根深”,深入汲取所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叶茂”,通过通识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辅修专业等广泛涉猎,拓展跨学科视野,建立多元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创新突破积蓄持久能量。

  三是饮水思源,以使命意识引领长远探索的方向。

  向着未至之境的探索,既来自于兴趣,更源自于责任和使命,源自于时代和国家的召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你们接续奋斗、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重要阶段。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对科技和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时期,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将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种小富即安的生活作为求学目标,而是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和时代发展的洪流,以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追求作为矢志探索、精勤不倦的引领,在挑战未知的逐梦前行中、在为国为民的赤诚奉献中拥抱无限可能。

  127年来,一代代交大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探索脚步从未停息。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产业巨子和文化精英从这里走出,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上留下丹心报国、笃实奋进的动人故事,谱写了“国有所需,我有所应”的慷慨壮歌。曾有人问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学长,对交大学子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吴老先是谦逊地回答“我说不好”,继而说道“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总是对的”。朴素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融入交大人血脉的家国情怀。你们的录取通知书礼盒中有“一滴水”的摆件,既希望新交大人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也期待同学们把自身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就像一滴滴水融入海洋,汇聚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同学们,“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高远追求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躬身实践中确立的,希望你们主动思考并做好人生规划,把探索未知世界、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作为奋斗梦想,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在勇担时代使命中把稳前行方向;也希望你们能够把情怀与责任付诸于行动,将对探索未知的期待、仰望星空的遐想、心之所向的追寻化作奋斗脚步,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在勤学善思、明辨笃行中开创人生的无限精彩!

  同学们,你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相聚于此,为百廿交大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你们能够在寻找热爱中激发探索动力,在勤学不怠中打牢探索基础,在饮水思源中把握探索方向,向着未至之境勇敢出发,去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再次欢迎你们,新交大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