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2家高校、16家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为核心,联动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科创资源……4月19日,上海市普陀区宣布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该共同体将搭建“政产学研”各方合作的平台,推动创新协同,擦亮“中华武数”品牌。
武宁路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把普陀乃至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沿线集聚了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科技园区和创新企业。
武宁创新共同体将从党建引领、科创策源、产业集群、资本赋能、人才集聚、区域联动、空间优化、主体培育、城区提质、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出十大行动,全力保障武宁创新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武宁创新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普陀科创秀带上又增添一个最具品牌标识的特色亮点。
活动现场,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人才实践基地发布,该基地将作为推动共同体人才发展的平台载体,依托企业推出实践锻炼岗位,培养科创人才和复合管理人才;依托高校,紧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订单式”推出人才培训项目。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在“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中,“中”对应中以(上海)创新园,“华”对应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对应武宁创新共同体,“数”对应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其中,“中”“华”“数”相对集中在点上,而“武”则是将全域创新资源串联起来的关键。“武林大汇”活动标志着武宁创新共同体正式成立,未来将高质量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科创党建示范地、科创企业首选地、科创人才新高地。
下一步,普陀将统筹全区科创资源,建立健全开放创新协同机制,推动创新协同合作、开放共享,集聚高能级科创机构、科创企业和创新资源,打造上海科创高地。未来,共同体将进一步向西延伸,联动G2/G42沿线城市创新协同发展,合力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