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拨穗正冠,扬帆起航。3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100余名2023届毕业研究生获得学位,完成了在交大的最后一课,走向人生的新阶段。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院士寄语毕业生:把握主动,开创未来。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院士寄语毕业生 上海交大供图)
丁奎岭以《把握主动开创未来》为主题,向毕业生们送出他与杨振斌书记的共同寄语。他表示,在交大的这一段学习、科研、抗疫经历,让同学们在磨砺和感动中丰富了人生阅历,体悟到了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希望大家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他寄语全体毕业生,要把握求知的主动,让终身学习成为良好习惯,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要始终牢记“学无止境”、始终践行“知行合一”,永葆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不满足于碎片化、脉冲式学习,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创造新知,在系统性、连续性学习中自我提升;要把握为业的主动,让创新突破成为不竭动力,勇于走出“舒适区”,永葆探究求索的好奇心,敢于走进“无人区”,提升前瞻性思考的能力,挑战和突破已有的极限;要把握人生的主动,让爱国报国成为坚定选择,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心怀“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高远抱负,弘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始终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自觉践行“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脚踏实地、勤勉耕耘,将奋斗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聂海胜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送上寄语 摄影:魏娜)
现场,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交大2020届博士毕业生聂海胜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送上寄语和祝福。他说,交大师生特别是林忠钦教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创新前沿的学术思想、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实现了从专业型、实践型航天员向研究型、学术型航天员的转变,更鞭策、鼓舞、支持我在57岁的年纪,和战友一起圆满完成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鼓舞学子们,“只要努力做好自己,保持奋斗姿态,必将迎来精彩时刻。”
(颁发毕业证书 摄影:魏娜)
电气系2017级直博生温洪林作为毕业生代表,分享了他在交大探索未来道路的十年光阴。。他说,也许成长的过程如同能级跃迁,只有不断积蓄能量,才能到达人生的激发态。他说,学术科研的道路上,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更要勇于探索人迹罕至的路。
来自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陈莉娟也带着孩子来到毕业典礼现场,“我是去年博士毕业的,今天能坐在毕业典礼现场,弥补了遗憾,特别感动,特别想哭。”
(毕业典礼现场 摄影:魏娜)
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7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40余万名,造就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产业巨子和文化精英。如今,又一批学子逐梦远航,奔赴未至之境,创造属于交大人的新天地。
截至目前,交大面向2023届毕业生共组织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单位招聘活动20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近五年,交大毕业生赴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就业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交大学子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就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