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天布新局,上海这样“落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春天布新局,上海这样“落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3-03-23 08:35

  初春三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提出“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开局之年如何干?开路先锋怎么当?这考验着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勇气。近期,记者走进浦江两岸的园区、街区和社区,从一笔一划的落实中观察这座超大城市的“落子布局”。

  高质量发展新地标竞相崛起

  “招聘投资发展部员工2名,规划技术部员工4名,建设管理部员工4名……”近日,一则名为“上海东方枢纽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的公告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简短的招聘公告背后,是上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大手笔。

  紧邻浦东国际机场,规划依托铁路上海东站,形成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这是东方枢纽这一重大工程肩负的时代使命。据了解,这一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建成后将助力上海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格局,成为联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

  目光向西,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重大项目建设同样热气腾腾。

  依托长三角原点建设的“水乡客厅”、包含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地图上,标注了一系列“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重大项目。

  “前不久,国务院批准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内首个实施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规范获批是一个新起点,怎么把这张战略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我们正在抓紧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建部副部长刘伟说。

  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一江一河”87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后,不仅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更以“串珠成链”的功能加速迈向“发展绣带”。

  站在苏州河畔新启用的苏河湾中心写字楼上,抬眼就能看到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盛景。摩登高楼的附近,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精美建筑“天后宫”、极具海派风情的石库门建筑“慎余里”,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集公共空间建设、历史风貌保护与高端商务发展为一体的滨水示范区正在加快崛起。

  华润集团、华侨城集团、中粮集团……一系列知名企业已经与苏河湾中心所在的静安区北站街道携手。“以苏州河岸线的贯通为契机,我们这个街道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蝶变。既有人文景观、网红打卡点,还有很多新的商业载体。我们将力争在开局之年跑出发展加速度。”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凯信心满满。

  改革开放新措施加速落地

  仅用38天,华岭股份就在北交所走完从受理到上会的全部流程,创下了A股一项纪录。这一纪录背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探索的“以信用报告替代行政合规证明”改革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上市节省了大量时间。

  今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直指市场主体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营商“软环境”需要改革“硬支撑”,较为繁琐的合规证明就是改革着力点之一。

  过去企业上市,要分别前往各个行政机关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涉及领域多达十几个,常常需要“东奔西跑”,耗时耗力且成本巨大。如今,浦东的这一做法已在上海全市推广。“根据相关方案,上海将在41个领域分两批试点,用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合规证明,覆盖范围之广在国内尚属首次。”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表示。

  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原则,是上海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去年年底,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试点“文体旅一证通”,将民宿、书店、画廊等31个文体旅审批事项融合为一,为企业多元业态发展打开新空间。改革措施叠加促消费政策下,从不断上新的浦东美术馆到五彩缤纷的迪士尼旅游度假区,今年以来客流曲线快速上扬,浦东的文体旅消费有望全面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上海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疫情冲击下如期举行,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3400多亿美元,充分诠释了“中国大市场”如何成为“世界大机遇”。今年11月,上海又将迎来“进博时刻”。目前已有超500家海外企业签约参展第六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20万平方米。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今年以来法国开云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等世界500强高管接连来沪,为下一步在华发展谋篇布局。“我们将持续加大在沪投资布局力度,继续用好进博会平台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皮诺的表态是对上海和中国扩大开放的有力回应。

  今年是国内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运行十周年。围绕自贸区提升战略,浦东新区正在争取率先试点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着力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放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今年浦东将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争取出台一批开放创新举措,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未来,更多的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将从浦东、上海走向全国。

  科创攻坚新动能持续激发

  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走进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新时达机器人智能制造工厂,清一色的“机器人军团”令人目不暇接。2万平方米的偌大厂房里,看不到几个工人。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

  上海是全国的机器人发展高地。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的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7.5万台以上,位居国内城市首位;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井喷,在医疗、建筑、家用、应急等多个领域实现首台落地应用。

  “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和数字化加快转型,机器人产业还将持续迎来发展黄金期。”新时达董事长助理张镇奎告诉记者,提升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精度等核心指标,企业花大力气开发的动力学高阶算法取得重要突破。同时,新时达还联手苏浙皖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推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目前“全长三角造”的机器人已经在新时达下线并投入使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要突破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打造创新“核爆点”。围绕这一目标,上海持续攻坚:

  ——瞄准“从0到1”原始创新,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前沿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已经写入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2月,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成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我们遴选了7个具有前瞻性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在5年执行期内,免除研究人员的各种考核,结项后以项目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马彬说。

  ——引导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激发新动能“澎湃起势”。近年来,上海持续优化和升级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快拓展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四个“新赛道”,积极打造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我们正在研发2吨级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计划今年二季度实现首飞,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扎根张江科学城的创业企业御风未来,瞄准了“城市空中交通”这一未来产业。企业创始人谢陵说,通过不断积累运行数据,将为载人飞行的商业化奠定安全基石。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科创种子成长提供沃土。人才、资本、土地……这些要素在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从“一出浦东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上海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黄浦江转弯处的“大零号湾”,就是这样一处科创宝地。今年2月底,上海市政府宣布,推动“大零号湾”建设科创策源功能区。目前,这里集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知名高校,入驻科技企业3000余家,“产学研用”的生态体系日益成型。“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一语道出优良生态的背后逻辑。

  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国家战略使命,踏上新征程的上海,将以敢为先锋的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记者王永前、杨金志、何欣荣)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