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和新机遇?近日,“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二期举办,论坛以“大手牵小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下的智能教育新机遇”为主题,汇聚来自学界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从业者共同探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一直以来持续推动的新兴技术,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教育的时空场景和供应水平的基础,实现广泛规模的多元化教育。
“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培养锻炼系统性思维方式,拓展多学科知识融合,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空间探索技术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发表题为《逐梦三十年,圆梦空间站,践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旨演讲,他分享了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圆梦密码”,从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空间站关键技术突破、航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讲述了中国空间站近十年密集攻坚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之路。
“AI将成为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AI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在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表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体系”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在AI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1年启动的教育部101计划,汇聚33所顶尖高校培养之力,旨在引领带动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认为,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要以人为中心。他介绍了三维自适应学习系统、小花狮作文智能辅导系统和孤独症儿童多模态智能评估系统,并提出,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让技术为育人服务,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让人工智能发射出人性的光辉。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琳媛发表题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思考和举措》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如何以基础教育办公室为桥梁,将基础教育的“小手”和大学的“大手”有效衔接,并充分利用大学学科优势,对基础教育学校开展“一校一策”的专业优化建设。
会上,智能教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发布。《走进人工智能》科普读物新书一同亮相,该书介绍了在推进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普及、内容传播方面的工作进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