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董雪 王翔)在上海市松江区抽样调查的50个小区里,22个有貉分布,小区中貉的数量最少1只,最多50只……近日,由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貉口普查”落下帷幕,一系列关于城市“野生居民”貉的调查结果正式发布。
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上海“土著”,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快速恢复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貉口普查”在今年7月启动,目标是准确调查貉在上海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等数据,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貉的态度。
上海市林业总站专业技术人员郑运祥拍摄的貉 新华社发
记者采访获悉,此轮调查的范围是上海市松江区,这里是貉在上海最常出没的区域。抽样调查的50个小区中,22个小区有貉分布。从数量来看,貉在小区中个体数量最少为1只,最多50只,平均数量为10.82只。从密度来看,小区内貉密度最低为每公顷0.02只,最高为每公顷5.80只,平均密度每公顷1.08只。其中,7个小区的貉数量大于或等于10只,6个小区的貉密度超过每公顷1只。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表示,研究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
貉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分布并非均匀或随机,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有貉小区集中于松江区北部显示了貉在城市环境快速扩散的特性。
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不正常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每公顷1只,较平均密度翻番。
小区面积、小区楼宇类型与小区貉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上海市林业总站专业技术人员郑运祥拍摄的貉 新华社发
“当一个小区发现了貉,那么周围小区也可能有貉。但是一个小区里貉的数量多、密度高,不意味着周围小区里貉的数量也多、密度也高,这主要取决于小区自身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情况等。”王放说。
上海市林业总站专业技术人员郑运祥表示,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调查对于探索城市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有所启示,例如科学指导社区精细化管理,包括加强对社区投喂现象管理,科学修补居民区沉降缝,在貉常出现的区域树立“不要投 喂貉”“野生动物出没”等警示标牌等。
“减少投喂行为,确保湿垃圾不落地,对控制居民区内貉种群数量,避免因貉种群激增引起居民与貉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作用。”郑运祥说。
另外,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由于对貉的生活习性等知识缺乏科学认识,容易对貉产生负面印象。因此,建议加大科普力度,推广“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等四点相处原则,促进城市里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