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苏州河论坛”举办 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2022“苏州河论坛”举办 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29 09:16

  开通水上旅游航线、连续举办18年的龙舟赛、网红打卡地“天安千树”……如今的苏州河普陀段已展示出他的活力。9月27日,2022“苏州河论坛”在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市少儿图书馆(长风馆)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半马苏河’活力秀带——打造长三角的普陀会客厅”,探讨如何提升滨河生态品质和服务能级,加强高品质载体建设,发展特色水岸经济。

  “苏州河不仅是上海近代金融贸易和工业的发源地,更是上海未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在致辞中指出,普陀区要逐步将苏河两岸打造成现代化生活示范水岸,基本实现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

  “普陀苏州河的南岸是6公里,北岸是15公里,加起来总共是21公里,正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半马苏河’的概念恰恰体现了普陀宜居、健康、活力参与的特质。”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普陀区要通过优化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营造开放便捷宜人的公共空间,发展创新绿色繁荣的水岸经济,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彩舞台,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举全区之力建设一条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半马苏河”活力秀带,高标准、高质量打造长三角的普陀会客厅。

  论坛现场,普陀区政协副主席严永强代表区政协发布2022年重点课题《“半马苏河”活力秀带——打造长三角的普陀会客厅”》初步成果。

  报告认为,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区聚力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的中心任务,特别是打造长三角普陀会客厅的目标,顺应了长三角加快迈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要求,准确把握了上海市“一江一河”规划的战略方向和重点,显示了普陀区彰显区域特色标记、展示上海形象、体现上海功能、深度链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目标,找准了普陀区在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报告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初步建成连通长三角“会客厅”形态功能的目标,成为普陀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核心支撑。

  “我们要吸引各类优秀的青年人才入驻普陀,激发‘半马苏河’的活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认为,要更大力度的吸引长三角的各地在“半马苏河”设置功能性区域性的总部,同时还要吸引各种平台机构、研发机构入驻。

  论坛专家演讲环节,民建中央委员、上海民建市委专职副主委汪胜洋,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珞等,为普陀全面建设“‘半马苏河’活力秀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