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前我去上海市里看病,来回要坐四个多小时的车。现在家门口就可以随访,我血糖都正常了。”9月8日,患糖尿病近一年的陈先生正在崇明区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作为区域医联体深化改革试点,聚焦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岛上民众享受到医改红利,“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的愿景得以实现。
崇明区卫健委主任蔡志昌介绍,受限于交通条件,崇明居民的就医成本,特别是出岛就医成本一直很高。通过做实优质医疗下沉,分级诊疗延伸,从2018年到2021年,崇明区内三、四级手术开展年增长超过 20%,岛外就医率低于 5%,67%以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服务站就诊。
如今,崇明区内有4家区级综合医院分别与市区三甲医院新华医院、市十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度合作,3家市级总院先后派驻到崇明专家共计331人,直接服务崇明患者 160余万人次。
“崇明区居民最怕突发急危重症,一旦出现心梗、脑梗等,奔波到市中心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自2009年起全面管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如今,患者也放心在岛上看大病了。“2018年我们的胸痛中心通过验收,患者从接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缩到60分钟内。”门急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查小应介绍。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魏娜摄
根据岛内民众生活习惯,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特地开设“早门诊”,预检预约、挂号收费提前至早上6:30开窗,门诊量前六位的科室(内分泌科、心内科等)普通门诊每日7:00开诊,其他门诊窗口早7:30全部开放。同时,医院根据来院患者数量,动态调整诊位,缓解人员聚集,减少候诊时间。
除了完善公立医院,崇明区还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织密社区健康网络。
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岛内唯一的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该中心开展的康复治疗不仅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熏蒸、牵引等传统康复治疗项目,还包括运动治疗、作业疗法、理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现代康复治疗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74岁的刘老伯正穿上挂着天轨牵引的设备,从病房走入康复区域。
74岁的刘老伯正穿着天轨牵引设备康复训练。魏娜摄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我现在可以自己爬楼梯了!”刘老伯去年中风,后续康复成了全家的一块心病。儿子多方打听了解到家门口的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配置较好的康复器械,就带着父亲来这里。“这里离家只有10来分钟的路,太感谢康复医疗师了。”刘老伯的老伴说。
优化医联体管理模式、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蔡志昌告诉记者,下阶段,将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传统医院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联通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服务方、支付方和药品提供方,为患者提供分层、协同、联合、全程、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