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徐冰巨型装置作品《引力剧场》在浦东美术馆亮相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徐冰巨型装置作品《引力剧场》在浦东美术馆亮相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8-14 15:07

  艺术家徐冰在国际艺术圈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8月12日,视觉纵深度超过50米的巨型装置作品《引力剧场》启幕,该作品历时两年,是徐冰为上海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量身定制的震撼之作。

  (巨型装置作品《引力剧场》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引力剧场》作为一件史无前例的装置奇观,并非只是简单地被“放置于”展览空间当中,而是完美运用了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挑高超过30米的空间特性,把1600千个铝合金制造的“英文方块字”逐一固定在漩涡状的巨大钢丝结构之上。受引力影响,越靠近底部的文字被拉伸变形越强烈,再经展厅底部巨大镜面反射,宛如两个颠倒空间的“虫洞模型”,产生强烈的时空穿越感。

  巨型装置作品《引力剧场》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当观众步入中央展厅,站立于装置底部时,可以观察到作品中的文字发生反转与形变,反转的“英文方块字”经镜像空间的修正,又变得可以阅读。

  而这些形似中文,实为英文单词的文字充满趣味性,像解开脑筋急转弯之谜一样。徐冰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字母书写交织,衍生出新的文字语言概念,观众只要打破固定思维,就能顺利读懂这些文字的意思。

  (艺术家徐冰正在介绍创作过程 摄影:魏娜)

  “与其他展厅不同,浦东美术馆的中央展厅纵向贯穿美术馆五层空间,每个楼层都有瞭望窗,参观者可从不同楼层的不同高度和角度欣赏作品,感受都是不同的。”徐冰说,在这个巨大的“视错觉”模型中,观众如同在“剧场”里行走,不断探寻理想视角。

  整个作品充满了拉扯与牵制,而这种关系提示了一种我们进入徐冰作品的重要线索:不同文化视角从根本上的差异与偏离,决定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永远的拉扯关系,既像是一场跨越历史与地域、充满戏剧性的盛大表演,又是一种此消彼长的角逐,它如同当今世界的状况,将所有人都牵扯其中。

  围绕主体作品,展览还将在地下一层公共区域展出一系列配套作品:包括一套展现作品透视原理的小型视觉装置《引力剧场:透视模型实验》;一套由10个不同观看视角组成的《引力剧场:寻找理想视角》分析图;一部呈现作品构思及制作过程的纪录片;以及视角游走于模型间的动画短片。这些辅助作品在具有一定艺术独立性的同时,也为观众对《引力剧场》的解读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角度。

  (观众通过小方孔看变形的英文方块字 摄影:魏娜)

  据悉,与《引力剧场》同步展出的徐冰大型专题研究型个展“徐冰的语言”将展至11月13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魏娜)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