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30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根据榜单,百强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长期稳定在70%以上,发挥百强城市龙头作用。
榜单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高居前十位,重庆、无锡、宁波、济南、长沙、青岛、郑州、合肥、福州、西安居第十一至二十位。与上年相比,武汉前进一位,超过成都居第八位,天津时隔三年再次进入前十。
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万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0.91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长期稳定在70%以上,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主战场地位不可替代。百强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合计达2.13万亿元,占全国的87.22%,40个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不可替代。
“百强城市如何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全面振兴?”发布会上,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百强论坛主席沈晗耀建议采取“三大一改”四项战略举措,百强城市主动作为,全力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全面振兴中国经济。
百强城市发行产业链消费券带动大消费。产业链消费券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对区域内常住人口直接发放,促进消费增长和产业链循环的“准货币式”消费券。
同时,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大投资。沈晗耀表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略显疲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构建美好宜居城市,还能起到振兴经济“先手棋”的妙用。重点加大对以地下综合管廊为重心的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应急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中心为主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科创研发、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产业。
以城市群之间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带动大协作。在城市群联动发展过程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可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设立飞地产业园区。对经济相对发达的飞出城市而言,一方面可以获得飞入地的成本优势,解决土地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聚焦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这对于缩小区域城市间差距、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简政放权。建议在各城市内部,市级政府也要对区、县一级政府及企业和市民进行相应的简政放权,增强经济主体决策的主动性,特别是放手大力发展具有城市烟火气的民生经济和引领新兴经济的科创研发产业。
据悉,为大力倡导“做大做强做优、全面均衡发展”的城市发展导向,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连续八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鹏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