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紧急驰援!共同守“沪”!冬瓜、洋葱、土豆...都到位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 正文

紧急驰援!共同守“沪”!冬瓜、洋葱、土豆...都到位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4-02 08:45

  目前,上海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近日,山东、四川、安徽、重庆等多地的蔬菜陆续运往上海,助力保障上海蔬菜供应。

  山东新泰:同心抗疫 400吨新鲜果蔬火速驰援上海

  3月31日,随着一辆辆抗疫物资运输车缓缓驶出,400吨新鲜果蔬从山东泰安运往上海。

  连日来,山东新泰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员工连续24小时赶工,将周边10多个乡镇优质生产基地十几个品种的新鲜果蔬打包装箱。

  新泰市有关部门提前办理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对果蔬供应场所做好防疫消杀,通过市场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向上海市民发送品质优良、种类丰富的果蔬品。

  江苏盐城:新鲜蔬菜驰援上海 助力保供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上海域外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产能合作基地,以上海名字命名的“上海农场”就位于大丰区。连日来,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蔬菜从这里发往上海市场,助力疫情期间的“菜篮子”供应。

  这几天,志愿者们每天忙着将洋葱、土豆、青菜、西葫芦、甘蓝等蔬菜分拣、装箱。在这家农场,一天要分装约1.5万袋近2000箱的蔬菜,另外还配备6000多盒鸡蛋一起装车发往上海。

  上海市域外农场是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供给重要压舱石,3月份,上海农场累计向上海市场发送大米1.2万吨,鲜牛奶7200吨,鲜活鱼3215吨,禽蛋910吨,生猪2.4万头。

  跨越2000公里!都江堰市127吨驰援蔬菜抵达上海

  为助力保障上海蔬菜供应,由都江堰市援助的127吨新鲜蔬菜30日抵达上海。

  10辆满载着蔬菜的川A牌大卡车一字排开,有序前行。车身上贴着的“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同饮一江水”标语让人倍感温暖。历经了40多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长途运输,30日下午,车辆驶入浦东近日启用的蔬菜应急保供大仓进行卸货。

  安徽阜阳组织1000吨生活必需品支援上海

  为缓解上海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生活物资保障压力,安徽省阜阳市组织调运了约1000吨、价值400余万元生活必需品。3月30日下午,这批援助上海徐汇区、松江区的抗疫物资已经发车。

  援助物资中既包括四季青、大白菜、西兰花、冬瓜、洋葱、土豆等绿叶蔬菜、耐储蔬菜,还有农副土特产等。同时,阜阳市组织相关部门对每一批农产品都进行了严格的抽检和质量把控,确保质量安全合格。

  多地蔬菜运抵上海 记者探访保供仓库

  记者梁志玮:在上海浦西的一个应急保供大仓的门口,记者身后一批新的物资刚刚运送到这里。这样的保供大仓一共有300吨左右的存储能力,每天有30-40吨的保温的物资,会源源不断从外地运进来,也从这里同时运出去。

  整个保供仓库是以两类蔬菜为主,一个是本地补给的绿色蔬菜,另外一个是外省供给的、可以放时间比较长的根茎类的蔬菜。

  这个冷链的仓库,总共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冷链仓库有10多种不同的配菜。其实外面还有600亩的基地,主要以蔬菜为主,这样能第一时间把这些绿色的蔬菜及时都送到市民的手中。

  工作人员对刚刚运输来的蔬菜进行分拣和分类,给市民提供不同的选择。每袋就是一个套餐,有韭菜、土豆,还有一些蔬菜,大概一个袋子是有五种品类,工作人员现在也是全员上岗,有近百人加班加点对这些蔬菜进行分类。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老弄堂“上新”蛇年灯会

  • 黑龙江哈尔滨:夜游园 赏冰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