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 正文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来源:新闻坊2022-02-08 08: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虎年首个工作日

  江浙皖都围着上海在下雪

  只有上海坚持在下雨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早高峰有所提前

  部分区域短暂拥堵

  受天气影响,今天申城的早高峰普遍有所提前。不过,由于学生还在放寒假,部分务工人员也还没有返城,因此车流量总体不大。在沪郊青浦,沪青平公路、青安路与公园路交叉口等常规堵点,今天早高峰车辆行驶平稳有序,基本在绿灯亮起后的一个信号灯转换周期内就能正常通过。

  而在市中心内环高架、南北高架等快速路,除南北高架北向南方向中兴路至延安高架路段显示为黄色拥堵之外,大部分为绿色畅通的状态,记者驱车的速度,时不时还能开到每小时50公里。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不过,在松花江路、黄兴路路口,因为前方内环高架黄兴路上匝道,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每一次信号灯转换,都会导致部分车辆积压在匝道口,形成后方路口出现短暂的 车辆拥堵。据这个路口执勤的交警介绍,节后首个工作日 早高峰,路面拥堵从早上7点就开始了,比平时至少提前了一个小时。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外滩隧道接连发生3起追尾

  经历了一个春节长假,很多驾驶员可能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早高峰遇到雨天行车,精力稍不集中,就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今天早高峰,外滩隧道就接连发生3起追尾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今天上午8点40分,市民秦先生驾车从东长治路进入外滩隧道,准备驶上延安高架,没想到在这短短几百米的路程中,竟碰上了3起车辆追尾事故。

  “中间2号车道一辆车突然急刹车,后面的车‘嘭‘就撞上去了。”

  秦先生说,他刚进隧道,就亲眼目睹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

  等到他开到前方才发现,原来在最右侧3号车道上,还发生了一起3车追尾事故,“看上去这起3车追尾事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秦先生说,相较于往日的周一早高峰,今天路上的车辆实际上并不算多,车速也不算快,但由于是下雨天,车辆进入隧道后,轮胎上还残留着水渍,且外滩隧道下坡比较多,极易引起打滑,进而引发事故。

  秦先生没想到,就在自己驾车准备进入延安高架时,前方再次出现拥堵,又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大家刚过好春节,虽然路上的车不多,但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出事了。”

  在秦先生看来,如此“高发”的追尾事故,必然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过了一个悠长的假期,驾车上路首先精神上要集中精力,雨天开车更要仔细观察路况,避免发生事故。

  今天,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安全提醒:

  雨雪天气行车“三大法宝”

  降速:雨雪天气,会导致路面附着系数下降,易发生侧滑,失控,严格控制好行车速度,给自己留出处置的时间。过快的车速会让你失去应对紧急情形的时间和空间,降速是安全的前提。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控距:就是控制好与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留出足够的处置空间,控距是安全的根本。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亮尾:车灯不仅是为了照明,更重要的作用是明示你车辆的位置,行车的安全不仅取决于有观察力,同时也取决于自己是否能被别人看到,只有其他车辆知道你的存在,才能与你保持安全的距离,被看到,才安全,亮尾是安全的保障。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海这里事故频发!司机:几百米路程碰到3起

  恶劣天气行车

  请牢记

  轻打方向

  缓踩刹车

  记者 | 陈涛、严欣慰、瞿煌俊

  摄像 | 孙培杰、徐哲

  综合 | 周到上海、第4焦点上海交警微发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