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磅!上海将分步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热点问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 正文

重磅!上海将分步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热点问答→

来源:新民晚报2021-08-12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上海市近日将分步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

  8月12日起,启动15—17岁人群登记预约接种。家长(监护人)可以通过“健康云”APP在线登记预约,预约成功后,孩子在家长(监护人)陪同下前往预约的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12—14岁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时间另行通知。12-17岁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根据有关部署安排另外适时启动接种工作。

  目前接种疫苗为国药中生北京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接种2剂次。

  如有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题,可拨打12320上海卫生健康热线咨询。

  12-17岁人群

  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热点问答

  1.为什么要给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获得相应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同时,儿童青少年感染之后也会传播给周围的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强化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 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安全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对3-17岁的儿童青少年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经过审评论证,充分证明在3-17岁人群中使用是安全的。

  3. 12-17岁人群接种的是哪种新冠病毒疫苗?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在12-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共2剂,间隔3-8周。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最佳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

  4.如何登记预约?

  可下载“健康云”App或通过“健康云Pro”微信小程序、“随申办”移动端、“上海发布”、“上海疾控”进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专区,选择“未成年人登记”,由家长(监护人)按操作步骤进行登记预约。

  对于没有手机的家庭,可携带身份证到所在街道的健康驿站自助打印接种条码,并就近就便选择指定接种点自行接种。

  5.去哪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学校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区,怎么选接种点?

  家长(监护人)可为孩子选择学校或居住地所在区附近的接种点进行预约接种,通过“随申办”、“健康云”App等途径登记后,将看到所有可预约的接种点信息。

  6.有哪些接种禁忌症?

  12-17岁人群的接种禁忌症同18岁及以上成人。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癲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说明书所列其他禁忌事项。

  7. 最近刚刚打过其他疫苗,比如狂犬疫苗、HPV疫苗等,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如果接种过其他疫苗,建议间隔14天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与接种其他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但如遇犬咬伤或出现外伤等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该时间间隔。

  8.预约接种当天如果身体不舒服还能接种吗?

  预约接种当天如果有发烧、咳嗽、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建议暂缓接种,等恢复后再进行预约。

  9. 接种前需要注意什么?接种时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接种前注意不要空腹,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接种,携带必要的身份证件等材料,在接种门诊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如在接种前服用退烧药、抗病毒药及抗生素等,请告知接种点医生。

  接种时需家长(监护人)陪同接种者,携带接种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前往预约接种点进行接种。现场出示“接种条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工作人员指引进行接种。

  10. 接种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接种后可以正常地生活、学习、娱乐,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健康清淡饮食,少吃容易诱发过敏的海鲜等食物。接种当天多喝水,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建议在接种后一周内不进行剧烈运动。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11.接种疫苗后需要忌口吗?

  接种疫苗后,医生通常会提醒大家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鱼虾等海产品,以减少这些食品对身体造成的不适以及可能产生的过敏等。如果平时没有海鲜等过敏史,以及有吃辣椒等的饮食习惯,则可以按照通常的饮食习惯正常食用。接种疫苗之后,正常饮食即可。

  1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转自: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报:陈莉 刘玉萍

[ 责编: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海深处收鱼忙

  • 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