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3日下午
一辆开往昆明的列车上
一场紧急救助正在上演
15岁的男孩一度面临危机
呼吸急促、四肢僵硬
但幸运的是
6名上海医生立刻伸出援手
紧急求助!
医生细心发现患儿的住院手腕带
“各位旅客朋友们,2号车厢有一位乘客突发疾病,需要救助,车内医务人员请迅速到2号车厢。”
在云南广南开往昆明的D3901次列车上,列车广播急促呼叫着。原来,一名15岁的男孩突然呼吸急促、四肢僵硬,孩子的母亲一下慌了神。
“我们听见广播后瞬间意识到,孩子就坐在我们身后不远处。”重症医学科医师史婧奕告诉记者,他们立即带上随身的急救设备和药品赶到孩子身边。队员们敏锐地发现了细节:孩子的手腕上有住院手腕带,随手放在一旁的行李上,也有医院影像诊断的胶片报告袋。“他们是从普者黑站上车的,我们猜测,或许正是要赶去昆明问诊。”
此时的男孩有如哮喘般呼吸急促、四肢僵硬、双手出汗的症状,但是面色并没有发青发紫,神志也比较清楚。“通过询问孩子的母亲,我们才知道孩子已全身乏力、呼吸急促一周。”当地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囊肿,定期复查即可,为何会突发不适?
有惊无险
母亲连声说“谢谢上海的医生”
队员们不敢放松警惕,借助列车上有限的急救设备,立刻对患儿进行血压、心率的监测,用热水温暖其双手,腾出空间将其身体放平,并且安抚患儿和家属的情绪。“许多热心乘客也赶来,但我们考虑气温和车厢环境比较闷热封闭,不排除患儿属于癔症发作的情况,因此请大家散开,给孩子留下安静通风的环境。”史婧奕说。
所幸,在6名队员合作分工、齐心协力照护和心理疏导后,患儿的情绪渐渐稳定,10余分钟后,进入了梦乡。下车前,医疗队长、消化感染科医师胡会不放心,再次前往男孩身边,“经检查,他在熟睡中不再喘息、脸色尚可、双手温暖,血压心跳也都正常。我们也特别叮嘱了他的母亲,到昆明后应该尽早就医,排除其他疾病风险。”
列车缓缓驶入昆明站,“谢谢你们,上海的医生!”男孩的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回头不住地连声道谢。
沪滇情深
上海医生牢记职业使命
据悉,一下子“集齐”的6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务部、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消化感染科、骨科和核医学科,大多有着丰富的小儿急救经验,堪称微型“急救队”。当天,他们顺利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医疗帮扶,启程从广南出发,经昆明再搭乘飞机返沪。其中,除了胡会和史婧奕之外,队员黄建权来自临床药学部,董良超来自骨科,洪文超来自新生儿科。
2020年12月1日,医疗队在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正式开始医疗帮扶。队员们通过专家门诊、规范流程、门诊带教等多种形式,半年内累计儿科门诊379人次、新生儿门诊88人次、骨科 63人次(含急诊10人次),更成功完成了涉及11个病种的骨科手术105台。
队员们直言,来到基层,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巩固脱贫后的人民幸福生活,让卫生理念从娃娃抓起,能真正守护一方儿童的平安与健康。”
他们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因此,即便是在结束援滇、胜利返沪的途中,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投入“列车急救”。回沪后,史婧奕第二天就又投入了工作,其余队员们也于6月7日回归岗位。正如胡会所说,“无论在云南还是上海,我们都要继续为儿童健康事业奋斗,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就是医生的使命。愿所有小朋友都健康快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