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病人拉着上海援汉男护士的手不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 正文

病人拉着上海援汉男护士的手不放

来源:长江日报2021-02-09 10: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0年3月22日,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汉驻地,护士田定远(左)火线入党,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杨莉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2020年7月,休假中的田定远去西藏旅行时,在咸水湖纳木错喂鸟。

  田定远提供

  2020年2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交班后的田定远用酒精棉签擦拭鼻孔,尽量将消杀工作流程做严谨。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在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中,重症监护病房中一位上了呼吸机的老奶奶拉着上海援汉男护士田定远的手不放。老奶奶想说话却无法发出声音,只是默默地流下眼泪。田定远耐心安慰老奶奶说,亲人不在身边,他就是老奶奶的亲人。

  我们的医护人员照顾病人可以细心、细致到这种程度,我们的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这是看过《武汉日夜》的观众最难忘的几个镜头之一。《武汉日夜》摄影师之一、长江日报记者陈卓多次走进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跟拍,捕捉到这一感人瞬间。

  ■ 长江日报记者与田定远成为朋友,得知他出身医生世家

  今年1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给在上海的田定远打电话时,他正在医院上班。记者听得到电话那头各种忙碌的声音,他说晚上8时再联系。当晚8时刚过,田定远的电话打了过来。

  他说,不久前,他应电影频道邀约去北京提前看了《武汉日夜》。“整部片子基调平和,有温暖的爱,给人以希望,也有揪心的情节,但终究挺过来了,观影时都会哭。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不要忘了这段历史,不要忘了坚强的武汉人民。”

  “医院发出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全院几百名医护人员大都报了名。”田定远回忆,他于去年2月14日随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抵汉,被分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负责重症病人的救护工作。来武汉之前,他只在新闻里听过新冠肺炎,没有怕过。进了重症监护病房,他就有点怕了。但他学的是重症监护护理,很快进入工作状态。面对逝去的年纪大的病人,他有过失落,伤心、难过。看到病房的保洁阿姨都60多岁了,仍坚守岗位,他非常感动。

  从上岗第一天开始,田定远竟连续两天发烧。他说,他当时非常害怕,第一反应是“这岂不是给武汉帮倒忙”,很自责。后来,他想到这可能是自己吃抗病毒药产生的副作用。果然,两天后,他就退烧了。他迅速投入到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为病人送药、打针、擦洗身体,参与抢救手术。

  返回上海前的最后一晚,只剩下一名病人,大家都踊跃要去值最后一个夜班。“从住满病人到病人减少到最后一人,我们看到了希望。确实不容易,也很难忘。离开武汉的时候,我们在医院门口合唱《朋友》。之前,我们在下班的路上唱《好汉歌》。这都是一种释放,是一种不再孤单的感觉。”

  田定远说,他和队友离开武汉之际,武汉人民以极高的礼遇送别。回到上海,他们受到了表彰。但他有一段时间话很少,觉得武汉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更大,受到这样的礼遇,其实超出了他实际付出的,他只有默默全力投入工作来回报。

  在长江日报记者陈卓眼里,田定远个头不高,做护理工作风风火火,耐心且细致。陈卓每次进重症监护病房几乎都能碰到他在照顾病人,有时就跟着他拍摄。时间久了,陈卓出了病房也会和他聊一会儿,得知他出身医生世家,爷爷是乡村医生,父亲是医生,妈妈、姐姐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妻子是护士。他还得知田定远童年是和爷爷在甘肃度过的。爷爷在乡村行医,田定远耳濡目染,关注病人需求,陪伴病人,对病人体贴入微。去年从上海出发支援武汉时,他的儿子才两个月大,这不是普通的27岁小伙子能做到的。

  ■ 老奶奶拉着田定远的手不放,镜头被长江日报记者定格

  谈及《武汉日夜》中老奶奶拉着田定远的手不放的那一感人镜头,田定远回忆说,之前老奶奶能说话时,他曾帮老奶奶给她的孙子打过电话。陈卓拍那个镜头时,他正在帮老奶奶擦眼泪,告诉她:“别害怕,我们24小时都有人值班。您的亲人不在身边,我们就是您的亲人。”

  其后一天,去年3月16日,田定远来到病房的第一件事是看望8号病床的老奶奶,但发现病床空着。

  原来,前一天晚上,老奶奶去世了。田定远感到震惊,情绪一度很低落。

  田定远说,老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80多岁,没救回来,他感到深深的惭愧,因为还有其他病人需要照顾,他没多陪陪老奶奶。老奶奶“走”时,她的手机里有家人打来的多个未接电话。“老人最后握的是我的手,如果握的是她家人的手该多好啊。”

  田定远回忆说,去年2月24日,老奶奶住到8号病床。她留有一头银白色短卷发,来的时候有意识,但还是需要戴上无创面罩吸氧。住院第四天,医护人员给她上了气管插管。田定远意识到,如果老奶奶的病情继续恶化,他可能是最后一个牵她手的人。只要是他的班,他都会去看看老奶奶,关注药物剂量如何、呼吸机参数如何。

  为重症病人孟宪明擦手的镜头也出现在《武汉日夜》中。孟宪明说:“你们都是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人哪!和我们接触多危险啊!”田定远说:“没有,没有,我们大家都一样!”田定远说,孟宪明的老伴和女儿都被确诊了,夫妻俩互相鼓励,一家人最终都治愈了。“他对我们充分认可,我们互相加油。”

  田定远回忆说:“我说:‘你要加油啊!’孟宪明说:‘你放心,我一定配合你们治疗。’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医患关系,互相配合、互相打气。但更多的是充满着感动、充满着希望,我们没有太多心思去纠结这些,还要把精力放在更多病人身上,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康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都是第一次,对我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武汉日夜》导演曹金玲近日对媒体说,电影里选的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比如援鄂医护人员里只选择了来自上海的男护士田定远,他的素材特别多。剧组只选了几个重要的镜头,主要是他悉心照顾病人的镜头,还选取了他在病房走廊里的两次奔跑,第一次是一位病人离世了,第二次是他送病人出院。观众可以从这样一位中国人身上看到很多东西,他的职业精神,他的勇敢和善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甚至能看到“全国上下一盘棋”,大家都在“同呼吸、共命运”。

  ■ 田定远回上海前,长江日报记者带他看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

  影片中,田定远跟远在甘肃的爷爷、奶奶视频通话,报平安,让记者印象很深。

  田定远说,影片中,他和爷爷、奶奶通过手机视频问候,唠的都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家常话,吃了什么饭啊,家里怎么样啊,看哪个台的电视节目啊。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告诉爷爷、奶奶这边情况越来越好了,他和队友马上就要返回上海了。爷爷、奶奶在视频里说,田定远支援武汉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非常支持他。爷爷、奶奶每次都跟他讲,进病房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包好、包严实了。

  田定远的爷爷一直在甘肃,当了一辈子乡村医生,受到村里上上下下尊重和喜欢。这样的为人处世影响了整个家族,田定远的伯伯和父亲都学医,就连包括田定远在内的4个孙辈也都学医或从医。

  这段田定远和爷爷问候的视频是陈卓在田定远的住处拍的。当时疫情好转,患者人数逐步减少,离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返回的日子越来越近。

  田定远说,他非常佩服长江日报记者陈卓。“他经常和我们一起进病房,近距离为大家记录一幕幕难忘和珍贵的工作画面。我曾经问他:‘你不害怕吗?天天进入病房,你的机器那么贵重,每次都用酒精消毒,不担心机器坏了吗?’他说:‘我把孩子送走了,现在只有我和妻子两个人,不怕了。机器坏了可以重新买,不要紧。但是,对你们的拍摄,我一点也不会放过。我就是干这行的。’从陈卓身上,我看到了武汉人的坚韧和对职业的热爱与尊重。”田定远回忆说,“陈卓坚持在重症监护病房驻守拍摄。他比我年长,对我像弟弟一样。那些日子里,我非常喜欢听他讲武汉的一些故事。他也会来拍我们医疗队的生活情况,来的时候还会给我带好吃的。”

  医疗队快回上海的时候,田定远还没看过武汉的风景。陈卓便开车带着他去了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沿着黄鹤楼绕了一圈,让他对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田定远说:“我们的友情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回到家后,我和陈卓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有一次,他说,他住院了,还好,得的不是新冠肺炎。我挺担心的,建议他好好住院治疗休养。”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作者:万建辉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