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苏州河上“国安号”开航 上海普陀打造“立体式”国安教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苏州河上“国安号”开航 上海普陀打造“立体式”国安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4-11 11:20

  国家安全,看似遥不可及,远至太空、深海;实则近在咫尺,近到餐桌上的一碗米饭,或是手机微信的一次转发。在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4月10日,上海普陀区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在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举办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宣讲、研学等形式,沉浸式开展国家安全意识宣传,引导市民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苏州河上“国安号”开航 上海普陀打造“立体式”国安教育

(国家安全宣传青年志愿者宣讲)

  活动仪式上,现场观众一同观看了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传片,详细了解十年来上海国家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和单位的3名国家安全宣传青年志愿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半马苏河”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水上研学线路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阵地作了精彩介绍。

  “以前,大家总觉得国家安全很神秘,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国家安全并不只是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国家安全宣传青年志愿者孙相雨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宣讲课。她强调,“国家安全涉及政治、国土、军事、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生物、数据等众多领域安全,需要全民齐心协力去守护。”

苏州河上“国安号”开航 上海普陀打造“立体式”国安教育

(半马苏河驿站旁的宣教活动)

  活动中,“半马苏河”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水上研学线路发布。结合今年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普陀区充分挖掘“半马苏河”两岸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精心选取了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所。深入剖析每个场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以生动方式阐释十大重点领域的内涵,从而打造出这条别具一格的“半马苏河”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水上研学线路。

  “苏河边矗立百年的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曾是普陀最早的高层建筑,也是上海最高的消防瞭望塔。如今,这里是宜昌消防救援队的驻地,持续守护着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宣传青年志愿者朱飞介绍道。而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作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标杆项目之一,如今已成为苏州河全流域生态安全领域的生动写照。

  为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国家安全,普陀区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方法。此次,普陀区与久事旅游携手,特别推出“国安号”苏州河主题游船,以“游船+国安宣传”的新颖形式,让游客在欣赏沿岸风光的同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水上国家安全课,为社会公众带来全新的研学游览体验。主题游船自4月7日至20日,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开设两个船次。

苏州河上“国安号”开航 上海普陀打造“立体式”国安教育

(“国安号”苏州河主题游船)

  普陀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民众生活,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魏娜)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