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1日讯 由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主办的,“走进滨州的海”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于11月18日启动。由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头部商业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走进滨州沿海各县(区),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主线,深入挖掘滨州沿海地区在海洋产业集群培育、重大项目攻坚、科技创新赋能、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典型经验与特色成果,展现滨州以海洋经济崛起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在渤海之滨,一场关于“一条鱼”的产业革命正悄然发生,成为滨州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的生动缩影。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余年如一日,深耕半滑舌鳎(俗称“鳎目鱼”)养殖产业,成功将这一昔日名贵的“海洋珍馐”送入寻常百姓家,并培育成支撑环渤海地区数十亿元规模的支柱产业。
突破“卡脖子”难题,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本世纪初,野生半滑舌鳎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锐减,人工繁育技术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海城生态自2005年起率先投入种质培育与苗种繁育研究,通过艰苦的亲鱼驯化和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量的飞跃”。如今,公司已建成8.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车间和3.5万立方米的苗种繁育车间,年培育优质半滑舌鳎苗种高达2500万尾,成鱼产量稳定在百吨级,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超500万元,书写了科技兴渔的辉煌一页。
构建全产业链,打造“生态零损”养殖新模式
海城生态并未止步于养殖环节的成功,而是着力构建了从“种质研发—苗种培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全链条产业格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创新的养殖模式——采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配合自主研发的循环水设备和实时水质监测系统,实现了养殖用水的高效循环利用。相比传统模式,其耗水量大幅降低至1/20,尾水排放减少90%以上,率先实践了“生态零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省级渔业科技示范基地。
面向未来:科技赋能,让“致富鱼”游得更远
“从实验室的第一尾鱼苗到年产值数亿元的特色产业,我们始终坚守‘科技兴渔、生态护渔’的初心。”海城生态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基因编辑育种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新空间。
海城生态的崛起之路,是滨州市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精彩切面。随着“走进滨州的海”采访活动的深入,滨州正以其在海洋经济领域的突破性实践,向外界展示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双轮驱动,将广阔的蓝色国土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劲新动能。这条小小的“鳎目鱼”,正承载着践行大食物观、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宏伟愿景,游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王飞飞 陈帅 周建辉 无棣融媒 杨宝勇 滨州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