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9月22日讯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2025年汛期,菏泽市水文中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科技赋能、狠抓落实,以高频精密监测服务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持,书写了一份亮眼的“防汛答卷”。
压实各级责任 下好防汛“先手棋”
防汛测报,组织领导是关键。菏泽市水文中心深刻认识到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汛前准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早在1月,菏泽水文印发《2025年水文测站考证实施方案》,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高标准推进测站考证这一基础性工作。2月,接连下发《关于全面做好2025年度地表水资料整编工作要求的通知》,正式启用山东水文测算报整一体化系统,成立审查小组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水文数据“日清月结”、齐全可靠;同时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水文测报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从责任、装备、方案、技术、安全五个方面画出“路线图”,要求4月底前全部到位。
4月,逐级签订了2025年防汛水文测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链条。中下旬,中心又接连出动,印发检查通知,成立检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面督导检查;印发《汛期特别工作制度》,成立以市中心主任为组长的专家组和专业应急测报队伍,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基础。
科技赋能智慧测报 彰显水文“硬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赋能,让水文监测如虎添翼。4月底前,菏泽市水文中心全面完成了各类水文监测设施的检定、维护和调试工作。累计校验维护各类流速仪47台(套)、测绘仪器18套,保养测流车7辆、水文缆道8处。水情科组织对全市198处雨量站、66处水位站及124处水文监控摄像头进行了全面排查和维护,确保了报汛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大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围绕“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目标,菏泽水文汛期充分利用走航式ADCP、电波流速仪、遥控测船、在线测流系统等一大批先进测流设备开展工作,还自主研发了水情信息服务系统、雨水情查询微信小程序、智慧测站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快速传输、智能处理和高效服务,让数据真正“动起来”“跑起来”,显著提升了水文测报的效率和精准度。
强化培训比学赶超 锻造水文“尖兵队”
“春季大练兵”打基础,技能培训“闭环管理”求实效。
年初,菏泽水文系统开展“春季大练兵”活动,采用“理论+科技+实战”模式,推动队伍向专业化、智能化迈进。举办多期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及相关业务培训班,通过“培训—考核—反馈”闭环管理确保实效。
5月22日组织全市防汛水文测报应急演练,6个应急工作组协同作战,高效完成了监测数据采集与报送。据悉,今年以来,各县级水文中心及所属测站积极开展防洪测报应急演练,全市共开展水文测报应急演练30余次,累计拉动参练人员近300人次,打造比学赶超“练兵场”,淬炼水文职工真本事。
淬炼精兵强化联动 打赢防汛“主动仗”
面对汛期历次强降雨过程,菏泽市水文中心水情科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特别工作制度,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加密监测,准确报讯。市中心应急队伍时刻备战,秉持“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理念,在暴雨洪水中逆行而上,迅速抵达断面,规范操作,精准施测,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关键水文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菏泽水文中心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微信工作群即时联动,常态化会商机制定期研判,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联动响应。尤其是在预测将有强降雨过程时,加密会商,共同分析研判形势、“把脉”天气与水势。同时,建立健全预警发布机制,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号、短信、专报、快报、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广泛地发布预警信息,形成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反应联动的工作格局。
据悉,截至9月18日,菏泽市水文中心已发布应急响应4期、水文快报36期、报送雨水情信息近百万条,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
以“汛”为令,向水而行。菏泽水文人以超前谋划的智慧、科技赋能的创新、日夜坚守的担当,为防汛决策提供了最可靠的支撑,以“硬核”实力和“柔情”担当,默默守护着江河安澜。接下来,将克服“汛后松懈”心态,做好工作复盘,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快速响应,科学应对严峻的秋汛形势。
中国山东网记者 王丹玉 通讯员 景凤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