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1月4日讯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居民幸福感的“晴雨表”。近年来,菏泽市巨野县凤凰街道始终秉持“贴近居民、服务大众、全面关怀”的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一社区一品牌”为特色,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实打实的举措构建起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社区服务体系,让“梧桐里·凤凰家”“我爱我JIA”等社区品牌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港湾”。
党建引领 筑牢社区服务“根与魂”
“社区服务好不好,关键看党组织的引领力。”凤凰街道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服务全过程,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将10个城市社区精细划分为66个网格,让服务力量沉到最基层。社区“两委”成员、社工与网格员带头敲门入户,把“办公桌”搬到居民家门口,累计收集群众心声百余条,梳理出涵盖养老、托育、就业、文化等领域的需求清单120余项。
为了让需求精准落地,街道创新召开“红色议事会”,邀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与居民代表共商共议,小到小区路灯维修,大到文化活动策划,都由居民“说了算”。
社工+志愿 激活社区服务“专业力”
“以前参与志愿活动多是凭热情,现在有社工老师指导,服务起来更有方向了。”这是凤凰街道志愿者王阿姨的真切感受。
优质的社区服务离不开专业力量支撑,为深度挖掘社工潜能,巨野县创新实施“社工+志愿”增能成长计划,秉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依托主题党日、社区培训等契机,由社区“两委”成员化身“导师”,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为社工、网格员、志愿者充电赋能。
如今,街道60名社区工作者中,41人持有初级社工证,3人持有中级社工证,持证率达73%,较去年增长27%,专业社工队伍持续壮大。
与此同时,街道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整合小区党员、“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爱心商户等力量,吸纳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五老”人员等群体,成功孵化出合唱社、舞蹈社、旗袍社、非遗社等26支志愿服务队伍,专业社工“掌舵”、志愿者“划桨”,让社区服务既有“专业精度”,又有“志愿温度”。
多元服务 织密居民生活“幸福网”
“孩子周末在‘丹心向阳’课堂学绘画、学非遗,我在家门口参加‘妈妈岗’技能培训,社区把我们的需求都想到了!”嘉园社区居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凤凰街道多元服务的贴心之处。
街道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化”服务,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的关怀。针对儿童群体,街道通过“以场地换服务”模式,遴选12家专业校外培训机构入驻社区,开设国学、口才、绘画、舞蹈、非遗小课堂等课程,12岁的林小雨每周不仅能跟着志愿者学面塑,还能参加“暑期青少年心理赋能训练营”,社区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针对妇女群体,联合县妇联、阳光大姐等推出“妈妈岗”技能培训,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中医养生理疗公开课、设立社区食堂,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针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居民,联合电商企业开展“电商直播赋能”培训,组织学员实地走访学习,助力拓宽就业渠道。
此外,街道还常态化开展违建治理宣传、矛盾调解、健康义诊等服务,从“一老一小”到“全龄友好”,从“日常需求”到“应急保障”,凤凰街道用多元服务织密了居民生活的“幸福网”。
“未来,凤凰街道将继续秉持‘贴近居民、服务大众、全面关怀’的理念,持续优化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社区服务网络,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离不开的‘第二个家’。”巨野县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姚晨辉说。
从党建引领筑牢根基,到专业社工赋能提质,再到多元服务覆盖全龄,凤凰街道的社区服务实践,不仅探索出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更让“幸福”二字成为每个居民的切身感受。
中国山东网记者 吴鲁刚 通讯员 徐雁惠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