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小新闻客户端讯(YMG全媒体记者 权立通 通讯员 高琳琳 朱鹏宇)
“‘红灯’在盛花期遇上倒春寒该咋办?”针对面试考官提问,候选人孙明君略作沉吟后答道:“提前喷防冻剂,霜冻当晚熏烟增温,花后补喷硼肥保果。”话音刚落,烟台市农科院专家李芳东微微颔首,在评分表上写下“实操经验丰富”。
这是10月17日福山区张格庄镇在镇乡村振兴学院开启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考核选拔赛。
为破解产业升级中“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该镇创新设立“大樱桃网格技术指导员”岗位,遴选一批“技术硬、口碑好、留得住”的乡土专业人才,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来自各村候选人积极参与、踊跃竞聘,由烟台市农科院专家与镇乡村振兴负责同志共同组成的评委组,采用“闭卷笔试+现场提问”相结合方式,围绕种植专业知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群众沟通方法及岗位职责认知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候选人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潜力。
上午9点,乡村振兴教室内鸦雀无声。考生申文志快速翻动试卷,指尖在“土壤改良”主观题处停顿,眉头一皱又舒展开来:“土翻20-30厘米,增施有机肥!”他曾在自家果园用此法将亩产提高20%,此刻笔尖流淌的正是多年实战心得。试卷上,从“大樱桃采果后修剪的关键环节”到“流胶病如何防治”,42道题紧扣生产痛点,一位监考员低声感叹:“这比考大学还专业!”
“老乡坚持用老方法剪枝,你咋劝?”面对情景题,退伍军人出身的林文章挺直腰板:“带他去示范园对比产量,用事实说话!”他边说边比划修剪动作,粗糙的手掌上满是茧子。担任评委组组长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矫能露出赞许神色:“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会讲农话’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