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胶州10月22日讯今天早晨,在胶州市李哥庄镇金岸丽景小区,退休教师曹玉东沿着橡胶健身步道慢跑完后,步行4分钟来到镇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远程连线服务,仅一刻钟便办完了医保相关业务。
曹玉东享受到的宜居与便利得益于小城镇建设。当日,全国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胶州举行。李哥庄镇作为观摩点,全面展示了小城镇建设的生动实践。
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山东选取20个卫星镇、36个县域次中心镇、44个特色专业镇共100个试点镇,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
经过多年发展,小城镇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小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55%、燃气普及率达到79.19%、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79%、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77%,各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
2024年,100个试点镇镇区常住人口达395万人,较2022年增加8万多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2628亿元,较2022年增长13.48%,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8.7%的增速。100个试点镇拥有规上企业数量528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9家,吸纳就业人口103万人。全国千强镇数量由2022年的66个增加到102个,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费县探沂镇、广饶县大王镇3个镇提前实现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的“双十”目标。
小城镇建设发展既有“颜值”,更有“产值”。目前,山东小城镇现有各类企业13.26万家,特色产业占镇域经济的比重超过50%。
以李哥庄镇为例,依托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流量效应,以假发、制帽等传统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美饰、美妆、医美“新三美”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1100余家,高端假发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棒球帽占全球三分之一。同时,先后建设特色街区6条,落户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类市场主体2300余家。(白晓 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