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0月21日讯从“不通高铁不临空”到“航空高铁双枢纽”,从“内陆腹地”到“通江达海”,“十四五”期间,菏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历史性突破为笔,以千万人民的期盼为墨,在鲁西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陆空齐飞、河海联动”的立体交通画卷。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菏泽牡丹机场客运量提前6年达标、日兰高铁全线贯通、新万福河航道通江达海……五年间,菏泽相继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内河航运升级时代,874亿元交通“硬投入”,换来了区域发展能级跃升的“软实力”,让“在家门口乘飞机、坐高铁、通航运”的梦想照进现实,为“后来居上”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
2021年4月2日,菏泽牡丹机场跑道上,一架波音737客机平稳起飞,划破鲁西南的长空——这一天,千万菏泽人期盼已久的“航空梦”成为现实。作为国内中型支线机场,菏泽牡丹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空客320乃至国产大飞机C919,设计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谁也未曾想到,仅仅3年后,这座年轻的机场便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2024年旅客运输量达95万人次,同比增长25%,提前6年突破设计吞吐量,不仅超过省内日照、潍坊机场,在全国机场排名中也前进9位,跃居第111名。
航空运输的“加速度”,不仅体现在客运量的攀升上,更体现在物流通道的拓展中。清晨的菏泽牡丹机场货运区,一箱箱新鲜的催花牡丹、芍药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货机,几小时后便会绽放在广州、深圳的花卉市场;服装饰品、日用洗化等本地特色产品,也通过航空物流直达杭州、成都、大连等城市,让“菏泽制造”飞向全国。2025年,随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启用,菏泽牡丹机场的“国际范儿”更足了:截至目前,已累计保障国际转关货物65批次,货值达6282万元,发制品原材料、芍药鲜切花等高附加值商品通过“空中丝路”走向世界,为菏泽稳外贸稳增长打通了“空中通道”。今年以来,菏泽牡丹机场货邮吞吐量已突破1100吨,同比增长26.4%,航空物流的“毛细血管”正不断延伸,成为推动菏泽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以前想带孩子去青岛看海,得提前半天赶大巴、转火车,折腾六七个小时才能到。现在好了,从菏泽东站坐高铁到青岛才两个多小时,周末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在海边挖沙子、吃海鲜,晚上还能赶回来,太方便了。”家住菏泽东站附近的市民王娜,道出了高铁给菏泽人生活带来的改变。2021年12月26日,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运营,“菏泽不通高铁”的历史被改写;2024年7月18日,日兰高铁全线贯通,更是为菏泽打开了西进南下的大门——通过京广、徐兰、西成等高铁线路,菏泽人可直达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奢望。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2024年,菏泽东站发送旅客142.93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8.79%,到达旅客143.12万人次,同比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发送旅客150万人次,到达146万人次,高铁枢纽的辐射效应持续凸显。而更令人期待的是雄商高铁的建设:2022年10月全面开工,2023年8月全段首榀箱梁在菏泽架设,2025年9月首根轨道从郓城铺轨基地开始铺设,预计2026年9月全线通车。这条菏泽境内长149公里、投资196亿元的高铁,将与日兰高铁在菏泽形成“十字交汇”,届时,菏泽将形成“北上京津冀、东北地区,南下珠三角、长三角、东南地区,东达胶东半岛,西抵中原、西北、西南地区”的“一日高铁圈”,2小时直达周边13座城市,1小时入济入郑、2小时进京,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截至“十四五”末,菏泽全市铁路里程已达442公里,其中新兖石铁路118公里、京九铁路154公里、日兰高铁115公里,建成7处普铁客运站、3处高铁客运站,双“十”字形铁路网只待雄商高铁一笔绘就。从“末梢”到“枢纽”,高铁的飞驰正重新定义菏泽的区域坐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前从菏泽到济南走高速得三个多小时,现在济广高速改扩建后全程双向八车道,两个小时就能到,再也不用堵在半路了!”经常往返济菏两地的货车司机李建,对公路的变化感触颇深。“十四五”期间,菏泽公路建设迎来“爆发期”: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553公里,居全省第2位;公路密度251.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1位,“五横四纵五连”高速公路网、“五纵五横十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成型,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户户硬化路”的目标。
高速公路的“扩容升级”,是菏泽公路建设的亮点。“十三五”末,菏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523公里,到“十四五”末增至729公里,增长39.4%。2021年8月,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通车,成为菏泽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翻开了公路建设的新篇章;2022年12月,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建成,纵贯菏泽西部地区,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89公里;2024年12月,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菏泽至济南实现全程八车道通行,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今年12月底,济商、郓鄄两条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届时菏泽高速出入口将达47个,各县区均拥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六车道以上高等级高速公路占比达16.2%,陆路交通主骨架愈发坚固。
公路建设的“温度”,更体现在农村路网的延伸中。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6万公里,路网密度235.2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样位居全省第一。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村内至少有1到2条硬化穿村公路,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实现“户户通”。如今的菏泽农村,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农用机械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快递车顺畅进村入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以前咱们菏泽是‘不沿江、不靠海’,大宗货物只能靠公路、铁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现在新万福河航道通航了,千吨级船舶能直达江浙、通江达海,光运输成本就能降低30%。”新万福河航道万丰港负责人乔运增指着码头边停泊的货船介绍。“十四五”期间,菏泽内河航运实现了从“升级”到“跨越”的转变:继“十三五”洙水河航道实现“零的突破”后,新万福河航道(一期)于2021年10月通航,成功升级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成为山东省“三干多支”内河水运网的干线航道。
2021年10月29日,新万福河航道万丰港正式运营,标志着菏泽内河航运迈入新时代;2024年1月,成武港区安济河作业区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菏泽港“一港四区”格局。至此,以洙水河、新万福河、郓城新河为骨架的“川”字型内河航道网络初步成型,彻底改写了菏泽“内陆无深水航道”的历史。如今,装载着焦炭、精煤、玻璃、粮食、化肥的千吨级船舶,从菏泽各港区启航,经京杭运河接入长三角,并辐射长江中上游,最远能直达重庆,还可通过长江沿线港口转运出海,真正实现了“通江达海”。
航运的发展,带来了吞吐量的大幅增长:2021年全市内河港口吞吐量280万吨,2022年达627.85万吨,2024年突破716万吨;今年前9个月,吞吐量已达763万吨(其中麒麟作业区126.7万吨、万丰作业区353.57万吨、安济河作业区283.2万吨),预计年底将超过900万吨。为了让内河航运“走得更远”,2025年5月,新万福河航道二期全面开工,该项目是国家高等级航道,按Ⅲ级航道标准建设,全长22.55公里,概算投资30.95亿元,建成后航道将直达菏泽腹地,进一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郓城新河航道也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这条全长24.5公里、概算投资25.94亿元的航道,将成为菏泽连接京杭运河的又一重要通道。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四五”期间,菏泽交通以“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精神,实现了从“交通末梢”到“区域枢纽”的华丽蝶变。航空、高铁、公路、水运齐头并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不仅托起了千万人民的幸福生活,更为菏泽“后来居上”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菏泽交通正朝着更便捷、更高效、更开放的方向迈进,也必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中国山东网记者 赵晓路 通讯员 魏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