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7日、28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再遇孔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怀古与尊崇,而是一场关乎当下与未来的“再遇”,是再一次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
相信,当我们以谦逊而自信的姿态与先哲对话,我们不仅遇见孔子,还会遇见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也更为坚定的自己,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合共生”的未来。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以“大哉孔子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启幕。期间,不仅有庄重的全球“云祭孔”活动和“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更有“跟着孔子研学游”这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推广。
以庄重的仪程展现对先贤的敬意,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厚重的历史“活”起来,让仁礼智慧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澎湃新声。今时今日,我们跨越时空,又一次贴近、认识和理解孔子。
(一)
我们之所以需要“再遇”孔子,是因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直指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如何安顿自我,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有序而充满温情的社会。
《史记·孔子世家》一篇,司马迁在结尾处称孔子“可谓至圣矣”,“至圣”这一称号成为定评,传承两千余年。
孔子,是一位令人仰止的圣贤,也是一位可以被我们亲切问候、与之探讨现实困境的智慧长者。
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林立,战争频繁,统治者注重军事扩张与权力争夺。孔子则极富创见地提出了“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念,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遭遇了诸多挑战,但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认同,成为维系后世中国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的基石,奠定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认同与精神底色。
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价值多元、观念碰撞日益激烈的世界。面对一些正在发生的国际冲突、文明摩擦,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和智慧显得尤为珍贵,为当今世界多元文明的和谐共存提供了宝贵启示,有助于消弭隔阂与偏见,增进理解与互信。
从1984年民间起步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文旅活动,到今天的国际型大型文化盛会,“孔子文化节”这一文化盛事已走过41个年头。多年来,山东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桥梁,在文化节上,我们听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感受到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价值的深刻挖掘与传承。
具体到个人,当我们不自觉地说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耳熟能详的语句时,无不是孔子思想跨越千年,悄然内化为我们思维习惯与行为本能的最生动证明。
再遇孔子,是一次温暖的对话,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扎根与时代共鸣。它让我们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奔流不息的活水。这活水,滋养着我们的文化根脉,也浸润当下和未来。
(二)
仁礼智慧,澎湃新声。“再遇”孔子也意味着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弘扬孔子思想,正是要将其思想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如,孔子倡导的“和为贵”,在今天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其“天下为公”的理想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文化渊源;其“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生态意识,也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国际孔子文化节内容、形式的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和提升即是其中生动实践之一。这一文化盛事已逐步发展为一项融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旅游参访、经科贸合作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文化盛典,在海内外不断掀起“孔子热”“儒学热”,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此外,推进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儒典》编纂到“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山东的一系列文化“两创”实践,也都在推动孔子思想成为解决当代问题的智慧资源。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平台,孔子文化节通过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研学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孔子的思想从典籍中走出来,融入现代治理、社区建设乃至个人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这正是我们在文化节“再遇”孔子的真正价值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文化节,“跟着孔子研学游”是一大亮点。
知行合一,在研学行走中体悟仁礼智慧。济宁精准对接海内外多元化研学需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研学资源,推出了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止于至善——笃学善行之旅、德行天下——见贤思齐之旅、儒风润人——诗礼传家之旅、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旅等五大主题研学线路。这些线路文化底蕴深厚、体验感强,让参与者在行走中感悟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守正创新。尼山圣境的孔子像下,游客们驻足沉思。“三孔”景区内,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孔子曾周游列国,传播思想,而今天,跨越两千多年,仁礼智慧依然激发着澎湃新声,孔子的智慧正通过文化节、研学游和云端传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生动地诠释着守正创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