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再遇孔子丨仁礼智慧,澎湃新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再遇孔子丨仁礼智慧,澎湃新声

来源:海报新闻2025-09-29 17:51

  编者按:今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7日、28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再遇孔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怀古与尊崇,而是一场关乎当下与未来的“再遇”,是再一次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

  相信,当我们以谦逊而自信的姿态与先哲对话,我们不仅遇见孔子,还会遇见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也更为坚定的自己,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合共生”的未来。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以“大哉孔子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启幕。期间,不仅有庄重的全球“云祭孔”活动和“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更有“跟着孔子研学游”这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推广。

  以庄重的仪程展现对先贤的敬意,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厚重的历史“活”起来,让仁礼智慧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澎湃新声。今时今日,我们跨越时空,又一次贴近、认识和理解孔子。

  (一)

  我们之所以需要“再遇”孔子,是因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直指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如何安顿自我,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有序而充满温情的社会。

  《史记·孔子世家》一篇,司马迁在结尾处称孔子“可谓至圣矣”,“至圣”这一称号成为定评,传承两千余年。

  孔子,是一位令人仰止的圣贤,也是一位可以被我们亲切问候、与之探讨现实困境的智慧长者。

  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林立,战争频繁,统治者注重军事扩张与权力争夺。孔子则极富创见地提出了“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念,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遭遇了诸多挑战,但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认同,成为维系后世中国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的基石,奠定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认同与精神底色。

  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价值多元、观念碰撞日益激烈的世界。面对一些正在发生的国际冲突、文明摩擦,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和智慧显得尤为珍贵,为当今世界多元文明的和谐共存提供了宝贵启示,有助于消弭隔阂与偏见,增进理解与互信。

  从1984年民间起步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文旅活动,到今天的国际型大型文化盛会,“孔子文化节”这一文化盛事已走过41个年头。多年来,山东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桥梁,在文化节上,我们听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感受到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价值的深刻挖掘与传承。

  具体到个人,当我们不自觉地说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耳熟能详的语句时,无不是孔子思想跨越千年,悄然内化为我们思维习惯与行为本能的最生动证明。

  再遇孔子,是一次温暖的对话,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扎根与时代共鸣。它让我们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奔流不息的活水。这活水,滋养着我们的文化根脉,也浸润当下和未来。

  (二)

  仁礼智慧,澎湃新声。“再遇”孔子也意味着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弘扬孔子思想,正是要将其思想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如,孔子倡导的“和为贵”,在今天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其“天下为公”的理想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文化渊源;其“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生态意识,也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国际孔子文化节内容、形式的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和提升即是其中生动实践之一。这一文化盛事已逐步发展为一项融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旅游参访、经科贸合作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文化盛典,在海内外不断掀起“孔子热”“儒学热”,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此外,推进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儒典》编纂到“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山东的一系列文化“两创”实践,也都在推动孔子思想成为解决当代问题的智慧资源。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平台,孔子文化节通过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研学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孔子的思想从典籍中走出来,融入现代治理、社区建设乃至个人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这正是我们在文化节“再遇”孔子的真正价值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文化节,“跟着孔子研学游”是一大亮点。

  知行合一,在研学行走中体悟仁礼智慧。济宁精准对接海内外多元化研学需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研学资源,推出了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止于至善——笃学善行之旅、德行天下——见贤思齐之旅、儒风润人——诗礼传家之旅、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旅等五大主题研学线路。这些线路文化底蕴深厚、体验感强,让参与者在行走中感悟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守正创新。尼山圣境的孔子像下,游客们驻足沉思。“三孔”景区内,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孔子曾周游列国,传播思想,而今天,跨越两千多年,仁礼智慧依然激发着澎湃新声,孔子的智慧正通过文化节、研学游和云端传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生动地诠释着守正创新的真谛。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